2012/9/17

用「允許孩子撒嬌」代替「對寵溺孩子的擔憂」


書名:愛無敵!給孩子滿滿的愛,孩子就會改變
作者:本吉圓子
譯者:連雪雅
出版社:世茂

推薦原因:筆者一口氣看完,邊看邊點頭,還一度被觸動,溼了眼眶。用心對待孩子,孩子感受得到你的愛,用心真心,比什麼技巧都好用。

筆者心得:

這本書只有一個技巧:「給孩子滿滿的愛,孩子就會改變」,很神奇對不對?為什麼作者可以舉出書上這些滿滿的例子?為什麼她做得到?筆者認為,因為她對孩子有著滿滿的愛。那我們做得到嗎?有可能,而且,我們可以從孩子的身上學。




前言提到,允許孩子撒嬌和寵溺孩子的不同。

「寵」,是對孩子百依百順,在孩子還沒有開口前,就先主動地買東西給他們,或者是先為孩子做了些什麼來減輕他們的負擔……等等。
  「撒嬌」,是讓孩子感受到愛,回應、滿足孩子立即的需求,要讓孩子在身體上的接觸、肢體的親近,獲得滿足,讓內心感到安定。

筆者認為,這其實是大人背後動機的不同。寵孩子是大人的需要,背後的動機可能是擔心/控制/焦慮/投射…,那並不是孩子的需要;而允許孩子撒嬌,是孩子需要的,而且是要透過觀察感受到的,如果大人自己有狀況,很難去感受到孩子的需要。
常常,我們以為孩子會一直跟我們要,或是會要很多很多,但其實,孩子要的很簡單:"你是在乎我的",所以允許孩子撒嬌,並不是要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而是,我知道你想要,就算我沒辦法給你,我也會去感同身受,回應你的需要。
這些回應,從基本的,說話看著孩子的眼睛、經常擁抱孩子、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安慰孩子、看見孩子的委屈,到有時候,我們沒辦法滿足孩子當下的需要時,我們願意接納孩子的需要(傾聽同理),回應孩子說:「你真的很想要我抱抱你是不是,可是我現在真的沒辦法,需要你幫忙等我一下好嗎?」,而且事後還願意跟孩子說:「謝謝你等我,現在我可以抱抱你了!」

筆者在教室時,有時候一直去猜孩子怎麼了,猜了好久還是猜不到,不過孩子感受得到我的誠意,孩子後來也就算了,停止了哭泣。這也許就是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需要被接納了,雖然孩子的需求並沒有馬上被滿足。

作者很神奇的解決了許多孩子的問題,因為太神奇了,所以讀者應該還是會忍不住懷疑,真的這樣做就可以了嗎?筆者也不知道,不過,真是可以試試看,因為當我們可以回應孩子的需要時,代表我們在乎孩子,那就是對孩子愛的表示。愛孩子不見得要給孩子很多很多,大家回想一下,和自己的父母相處的美好回憶,也許只是一個美好的下午,爸媽就在一旁陪著我們,或是爸媽做了一件讓我們覺得,我們被重視被在乎的事。孩子要的,也不過就是這個。

書的背後有特別提到,允許孩子撒嬌,並不是讓孩子為所欲為,孩子不想做,就隨便孩子。筆者認為重點還是大人自己。如果大人不怕孩子討厭自己,不怕孩子不喜歡自己,不怕衝突,不怕孩子受點苦,其實是可以真心去愛孩子的。
像筆者後來就是看破了,反正不管我怎麼做,就是有孩子不喜歡我,但筆者是真心喜歡每個孩子的。所以有時候,孩子逃避挑戰,明明可以做到了,還耍賴,筆者就會認真的看著孩子,跟孩子說:「你已經兩歲了,叔叔覺得你可以做得到,你一定要試試看,我才知道你那裏不會,我才可以幫你,讓你變得更厲害。」即使孩子耍賴哭鬧,我也願意去面對,等到孩子穿過了挑戰,那種「我可以做得到」的表情,我願意用被孩子討厭的可能性去換。

站在保育者的立場,多數的幼教老師都不希望被孩子們討厭。但是,對孩子的將來負起責任的愛,與只讓孩子做喜歡的事的愛是不一樣的。希望各位不要混淆了愛的本質。孩子明明做得到,卻讓他放著不做,這樣的行為我不認為是愛的表現。想辦法幫助孩子克服困難,這才算得上是對孩子的愛」p.167

很簡單易讀的一本書,快去買來看喔!不用擔心自己做不到,只要有心,孩子會教我們怎麼做的。


本書前言:


對孩子來說「撒嬌」就和吃飯沒什麼兩樣

  近年來我發現多數家長前來諮詢有關育兒問題,不外乎就是孩子總是靜不下來、沒辦法自己去上廁所,洗臉、換衣服或是吃飯老是不專心,愛吸手指頭等等問題。其實這些問題的背後都是因為孩子不常跟父母撒嬌所引起的。

  媽媽們都以為自己很愛孩子,然而孩子是否都能確確實實地感受到被父母所愛呢?

  常尿床、做起事來拖拖拉拉、在教室裡大吵大鬧、頻頻出現粗暴的行為,只要讓孩子在身體上的撒嬌獲得滿足,也就是對他們投以滿滿的愛,很快地在短時間內這些行為都會獲得改善。

  每當我告訴媽媽們「請讓孩子好好地撒嬌,這是最好的方法」時,每位媽媽都會驚訝地表示「妳是要我寵孩子嗎?」

  妳看!這就是認知上的差異。

  「撒嬌」不等於「寵」,這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當孩子感到寂寞孤單、痛苦難過的時候,也就是內心處於不穩定的狀況下,會向母親尋求身體上的親近,藉此來獲得內心的安定。內心的穩定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孩子向父母撒嬌等同於吃飯喝水一樣,是必要的行為。因此,才需要讓孩子好好地撒嬌。

  至於「寵」,則是對孩子百依百順,在孩子還沒有開口之前,就先主動地買東西給他們,或者是先為孩子做了些什麼來減輕他們的負擔等等都是。

  我參訪過全日本多家幼稚園、托兒所,無論去到哪裡總是會遇到會來主動親近我的孩子。一旦孩子感到自己的需求被接受,就會很坦率地撒起嬌,像是說「我帶妳一起去泡溫泉、我蓋房子送妳」。或是主動讓出自己的食物,說「這個給阿姨吃,我不餓」、「這樣子阿姨下次要穿就可以馬上穿了」邊說邊用自己的衣服替我擦掉鞋子上的髒污──這樣的例子多到數不清。在孩子充分了解前請讓他好好地撒嬌,慢慢地等待他產生同理,這樣就算沒有特別去教育他,孩子也會自然而然地發揮出本身「良善」的一面。

  當孩子感受到大人對他的愛,立刻就會變得不一樣。

  那麼,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愛呢?本書舉出多項的實例來幫助各位做具體的了解,衷心盼望各位媽媽能加以活用在對孩子的教養上。



本書目錄:

前言 對孩子來說「撒嬌」就和吃飯沒什麼兩樣

第1章 「愛」就要傳達到孩子心中
孩子越小,父母的愛越重要
請回應孩子的「小小期望」
孩子現在希望媽媽為他做的事
孩子對父母的舉動很敏感
給年紀較長的孩子十年份的愛
孩子偷東西是因為感到悲傷、寂寞
買手錶給孩子之後,孩子不再尿床
傳達到孩子心中的愛、傳達不到的愛
打動孩子內心的並非實質的物品
立即回應孩子當下的需求
孩子的需求真的很簡單
越小的孩子越討厭「和大家一樣」
滿滿的愛會讓孩子成為有魅力的人
孩子有煩惱時陪在他身旁
只做了這麼一件事就讓孩子改變
那是孩子真正想要的嗎?
別小看扮家家酒!
視孩子為獨立的個體
大人的一言一行孩子們都看在眼裡
離婚-只要和孩子好好說,他們就會懂
解決孩子每到傍晚就鬧彆扭的問題
解決兄弟姊妹吵架的好方法
「不責罵孩子」的理由
大人與小孩有如此大的差異
在家才會「邊玩邊吃」

第2章 給予孩子滿滿的愛,孩子就會改變
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
抱起哭泣的拓也,他馬上變得不一樣
在孩子說「好了」前一直陪在他身旁
內心獲得滿足的孩子會變得溫柔
麻里內心的期望
父母的愛是孩子「心的基地」
依年齡改變傳達愛的方式
完跳箱改掉吸手指的壞習慣
傳達父母愛的最佳方式
孩子心中最大的喜悅
親子共同專注地看一本繪本
有了媽媽的支持,孩子就會努力
當孩子在遭遇到困難的時候
為孩子打造屬於他的「立身之處」
畫圖打開了小俊封閉的心
找出讓孩子發光發熱的事
我所認識的優秀幼教老師

第3章 缺乏疼愛症候群的孩子
小學五年級的孩子還是會想撒嬌
感受到足夠的愛,孩子就會自立
養育動物也要抱持疼愛的心態
植物在還沒長大的時候一樣要溫柔對待
受到疼愛式的教育,孩子與父母將來都會很輕鬆
「我想殺了孩子再自殺!」
傳達愛的一個方法
什麼都比不上孩子穩定的情緒
尿床的孩子既善良且感受力豐富
解決尿床的魔法
小便是孩子的無聲控訴
早上出門前拖拖拉拉也是缺乏疼愛症候群
陪孩子睡覺讓他不再夢遊!
孩子們永遠都想被擁抱
尿褲子也是孩子想撒嬌的表現
只要一天就能改掉孩子吸手指的壞習慣
當「乖孩子」的壓力,導致孩子夢遊與掉髮
上課脫序問題竟在此處萌芽
不會就算了?這是對孩子的愛嗎?
只要嘗試就能學會,一旦學會就會很開心
「讓孩子只做喜歡的事」孩子將無法成長
內心生病的母親
從不責罵養育三個孩子的母親
握著孩子的手低頭認錯的母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