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31

千萬別教爸爸怎麼做

有些媽媽跟我抱怨,爸爸不幫忙也就算了,有時還會幫倒忙,覺得自己除了要養小孩,還要服待另一位大孩子,家裏好像只有她一個大人,覺得又氣又無奈;也有媽媽抱怨,爸爸都不關心孩子的教養,只會說上班很累,都是她在當黑臉;也有媽媽覺得爸爸太兇太嚴厲了,怕孩子會有創傷或是陰影;也有媽媽希望爸爸可以去上課或是聽演講,可是這些的爸爸,不是興趣缺缺,就是抵死不從。

我的諮詢個案Ki媽,曾經求過我(我好怕她真的跪下來),可不可以到家裏,教Ki爸怎麼陪小孩玩,我說萬萬不可,那可不是"一般男人"的學習方式。

2013/12/30

別再哭了,用說的!

快3歲的雅雅,打了一歲多弟弟,還把弟弟推倒在地上,弟弟大哭,媽媽馬上過去抱起弟弟,安慰弟弟,媽媽都還沒有說什麼,只是看了雅雅一眼,雅雅就開始放聲大哭,媽媽很氣,對著雅雅大哭:「哭什麼,你打弟弟還敢哭,別再哭了,用說的!」,雅雅哭的更大聲,伸手要媽媽抱抱,媽媽很氣,說什麼也不肯抱雅雅,原本停止哭泣的弟弟,也開始大哭了...。

一、孩子怎麼了?
狀況1:
也許調監視畫面出來看,可能先前的情況是,弟弟要拿雅雅手上的東西,雅雅拿了另一個東西給弟弟之後,弟弟還是堅持要雅雅手上的,可是雅雅不肯給,弟弟就打了雅雅好幾下,雅雅一氣之下,就打了弟弟,弟弟還手的更用力,於是雅雅就推了弟弟一下...。

2013/12/24

愛之語測驗(源自愛之語一書)


這個測驗包括三十道題目,每一道題目都有兩句話。仔細讀這兩句話,從中選出最能反應你想法的句子。有些題目可能兩個句子你都想選,不過還是請你只選一個,以便測出更精確的結果。完成後,再回頭統計你所圈選的英文字母各有幾個,就能得出你是哪種「愛之語」。

2013/12/16

經常失控大哭的洋洋

洋洋一歲10個月,最近常為了一點點小事,失控大哭,還曾經哭了兩個小時停不下來,媽媽因此預約到府諮詢。媽媽說洋洋會走路之後,就喜歡到處翻箱倒櫃,把家裏弄得像垃圾堆一樣。最近常常只是不準他做某些事,就放聲大哭。例如媽媽在吸地,搶著要拿吸塵器,不讓他拿,生氣大哭;媽媽忙著在煮飯,不讓他進廚房,生氣大哭;在廁所玩水,不讓他玩,生氣大哭;故意把水壺裏的水倒出來,不讓他幫忙擦,生氣大哭;不準他丟玩具,把玩具收掉,生氣大哭;去公園玩,時間到了不想回家,又開始大哭,回家之後,更是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要的難搞,媽媽覺得自己都快得憂鬱症了!
我觀察洋洋的狀況,除了一開始看到我有點害羞,洋洋的確是一直在找東西探索。看他把玩具拿出來,倒了滿地,玩了一會兒,又去搬另一箱,媽媽提醒他收拾,洋洋跑走。在我們聊天的同時,不知道去那裏拿了一把剪刀,媽媽要收走,洋洋用力拿卻拿不走,打了媽媽之後,開始倒地大哭。媽媽對我使了臉色,意思是:「你看,又開始了!
我做了一點介入,我蹲下來拍了洋洋的肩膀,看著洋洋的眼睛。
我:「你很想要拿剪刀是不是?」,洋洋停止哭泣看著我。
我:「你要問媽媽可不可以,因為剪刀可能有危險」。
洋洋坐了起來,看著我,又看著媽媽。我問媽媽有沒有別的替代品,媽媽拿了另一把兒童安全剪刀給洋洋,洋洋接過剪刀,兩隻手操弄了幾下,又去找別的東西玩了。

2013/11/28

孩子一歲大,需要陪睡,怎麼辦?

有媽媽在臉書社團發問:

大樹老師您好:
兒子目前剛滿一歲,從他小時侯,我就希望他能學會自行入睡,不要媽媽陪睡,但只要一離開他就大哭,即使他累到不能再累也不願自己睡覺,所以一直到現在都還是需要陪睡,常常我已經進去陪他睡了,他還不願意馬上睡,到最後就是離開讓他大哭一下消粍體力後再回去他才願意躺下睡覺,想訓練他的原因也是希望他獨立,若半夜醒來能再自行入睡,不需要大人再起來安撫,可是我該怎麼做才比較好呢?


大樹回覆:

我不會"訓練"小孩,一般來說,我會引導孩子"練習"。所謂的練習,就是讓孩子有機會學會,至於做不做得到,要看孩子的能力和特質,但我會預備好環境,讓孩子有機會練習,一旦孩子做得到時,也會有成就感。

2013/11/13

小小孩尖叫怎麼辦?

小小孩尖叫的可能原因:

1.還不會說話,用尖叫表達各種需求
請幫忙、我餓了、我累了、我想睡覺、好吵喔!陪我、...

2.還不會說話,用尖叫表達情緒
我好開心、我好生氣、我等很久了、快一點、不要、走開、討厭、@%#*@...

3.尖叫有用,所以持續用尖叫的方式表達,而且變本加厲,不是愈叫愈大聲,就是變化花樣、例如丟東西、抓人、咬人、打自己的頭、自己撲到在地、去撞牆、...。

2013/10/25

孩子是我們宇宙時間裏的長輩

當時巴克說了一些話,永遠改變了我的生命與親子關係。他對比爾和我說:「記住,你的孩子是你們在宇宙時間裏的長輩。他們來自一個更完整、更進化的宇宙,那是你我無法想像的。我們只能透過他們的雙眼,看見那個宇宙」。 
將孩子視為「宇宙時間裏的長輩」,著實是一個令我吃驚、猶如醍醐灌頂的想法。所有目前占據新聞版面的大事、抓住我們目光的進步科技,都將是我們孩子的歷史和腳底下的土壤,從這些土壤裏,他們將耕耘出屬於自己的夢想與成就,而且是用我們難以想像的方式。我們的孩子可以,也必定會這麼做。如果在他們繼承的世界裏,高速電腦、旅行與科技已讓「地球村」不再是個抽象概念或新的境界,而已是一個具體的真實狀態,那意味著什麼?如果,他們是在一個假設萬事充裕、慷慨與合作成為人類普遍風氣的世界裏成長,那又意味著什麼?
我看見他們正在引領著我們,一如我們也在引領著他們一般,當然,是以不同的方式。雖然我一直覺得從孩子身上學習到很多東西 ,卻從來不曾以如此深刻的真相看待我們之間的關係。它改變了我對一切事物的觀點,讓我開始從他們身上汲取資源--我宇宙的長輩--藉此看見一個獨一無二的未來家,一個正確而進化的世界觀。 

2013/10/20

重玩不重吃的雅雅


雅雅一歲半,媽媽為了她沒辦法好好吃飯,找大樹做到府諮詢。媽媽說雅雅在2~3個月大時,喝奶就會不專心;之後副食品吃得滿好的,但很快的,又沒辦法好好吃。之後就得要想盡各種方法才能讓她吃,例如拿玩具或書給她、看電視…,但這些方法很快就會失效,最近她還試著打開安全扣,想自己從高椅餐椅上爬下來…。每天辛苦的準備食物,但是雅雅吃飯的狀況似乎愈來愈不好,每餐都吃得很少。因為怕雅雅餓,只好餐後給她奶喝,但是也喝的不好,媽媽很擔心這樣長期下來,孩子會不會營養不良,也沒辦法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
在和媽媽談話時,我一邊觀察雅雅的狀況。看到雅雅把客廳裏各試各樣的東西翻出來玩,幾乎沒有停下來過,常常拿東西來給媽媽,要媽媽陪。

大樹老師的解析
1.探索高峰期容易分心
一歲半的小小孩,還沒辦法分清楚吃和玩,常會邊吃邊玩。這個階段正處於探索學習的高峰期,吃飯時容易被身邊的人事物分心,很難專心吃飯。雅雅從小喝奶就不專心,加上她熱愛探索學習的特質,明顯的屬於重玩不重吃的孩子,我幾乎可以看見媽媽帶雅雅吃飯時,那種慌亂的場景。

2013/9/30

孩子不願意分享,還霸佔,怎麼辦?

案例:
中班的亮亮,在小時候還很願意分享,最近老是要霸佔家裏的果汁,說那是他的,別人都不可以喝,讓爸爸媽媽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偷偷喝,不讓他看到。請問,該怎麼教這樣的小孩懂得分享呢?

"分享"這件事,是許多家長所關心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懂得分享,而且願意分享。到底怎麼教孩子分享呢?

要教孩子分享,要先清楚兩個基本的概念:

1.所有權
兩歲前的小小孩,你我他都搞不清楚,那來的分享?對小小孩來說,看到的都是我的,拿到手的、搶來的,都是我的。在孩子慢慢發展出"我"的概念之後,分享才有實質的意義。孩子大約在1~2開始有"我的東西"的概念;要到3~4歲才學會"分享"的概念。再者是,有些東西到底算是公有的,還是私有的呢?這個部份也要先把規則定下來,才有辦法談分享。

2013/9/24

前夫不再來看孩子,怎麼跟孩子說?

有位媽媽問到,前夫長期外遇,離婚後不會再來看孩子,很不能理解為何前夫對孩子沒有愛,也很不能接受前夫在外面的種種行為。
老師你好:
離婚後,小孩(小班)問我:「爸爸不要我了,都不回家了,都不來看我,我沒有爸爸了,爸爸不愛我了!」我該怎麼回答?
 
我如何讓小孩知道,我是愛她的。沒有那個人(爸爸)的愛並不會怎麼樣,我會很堅強,扛起小孩(不管是身體,還是心靈,或是金錢),但我真的對於怎麼回答,不知所措... 
這小孩真的都知道~超級早熟><
大樹的回應:

2013/8/14

不吃早餐的孩子

一大早,小班的阿傑拿了繪本要我念給他聽,
我看他早餐還沒吃,就提醒他先把早餐吃完了,再來找我。
他身體開始抖抖抖的,在撒嬌耍賴,
我看著阿傑的眼睛說:「沒關係,我等你吃完再說。」
他還是抖抖抖,繼續耍賴。
我說:「沒關係,你慢慢抖,你想好了再跟我說。」,我頭也不回的轉身離開。
不久阿傑拿了早餐來找我,說他不想吃。
我說:「你可以不吃,但等一下肚子餓了,要記得拿出來吃。」
我還是沒有念繪本給他聽。

十點多,團體活動的時候,阿傑開始鬧脾氣,
不肯和大家一樣坐下來聽老師講話,不停走來走去,
好幾次小聲對他勸說無效,一直到把他帶離開團體,他才肯乖乖坐在老師旁邊。

不可以動手打人

兩位中班的男孩,玩著玩著,阿寶動手打了阿光。
我過去介入,攔住阿寶,不準阿寶再打,阿光哭了,
我對著阿光說:「你不想要他打你是不是?我等你哭完再說。」
阿光哭著說:「他說我是臭阿光!」
我:「你還在哭,沒辦法好好的講清楚,我等你哭完,你可以去拿衛生紙擦眼淚。」
阿光去拿衛生紙來擦眼淚。

我:「你哭完了嗎?」
阿光點點頭。
我:「你要我陪你跟他說嗎?」
阿光:「好!」
我:「你可以跟他說,我不喜歡你叫我臭阿光。」
阿寶:「是他先說的!」
我:「我不管是誰先說的,不可以動手打人」
阿光一轉眼跑掉,阿寶也想跑。

2013/6/13

家有探索型孩子

媽媽尋求育兒諮詢的原因是:擔心Eddy經常失控的行為。
Eddy3歲,媽媽說他的個性衝動,看到什麼都想碰,常常講不聽。Eddy常會跟著5歲的哥哥Alex起鬨,有時候Alex做了一個動作,Alex停了,Eddy還繼續,Alex要他停止,Eddy不想,一直要做。就像這樣,Alex看不慣Eddy的行為,常常會去管Eddy,偏偏Eddy又講不聽,最後Alex也跟著失控,兩兄弟就開始打起來,讓爸媽頭痛不已。在學校,Alex常得到大家的讚美;而老師談到Eddy時,卻常是皺著眉頭,例如Eddy不跟大家一起活動、堅持自己想要做的,老師有時會抱怨不知道怎麼帶Eddy

2013/6/4

你想要抱抱嗎?

今天去了一間安置機構參觀,為之後定期和機構的教保人員分享,預做準備。

上幼兒園的幾個小男孩放學回來了,看到了我,開始過來黏人。
一方面他們的年紀還小,一方面他們特殊的處遇,我早有心裏準備。
小男孩A(小班)做勢要爬到我身上討抱,
我看著他的眼睛說:「你要先問我可不可以?這是我的身體。」
A:「可以嗎?」
我:「好啊!」
A非常得意開心的靠上來,還親一下我的手。
(我當下在心裏大叫,喂,你太快了吧!)
我:「這是我的身體,你要問我可不可以喔!」
A害羞的跑走。

2013/6/3

當孩子受傷的時候

小一的時候,在遊樂場玩吊單槓,可能是我膽小,動作太慢,後面的同學等不及,就推了我一把,我失手跌了下去,右手先著地,然後一陣劇痛,不知道自己怎麼了,驚嚇和劇痛讓我放聲大哭。好像有同學跑去跟老師說,後來的事,我只隱約記得,我一個人在座位上哭著,老師並沒有通知我的家長,也好像沒有人來安慰我,我就這樣哭著直到放學回家。

關於這件事,我跟"小樹"(我的內在小孩),做了一段對話。

小樹說:
「我其實很生氣。一個是生我同學的氣,他為什麼要推我,不願意等呢?我還記得他的名字叫劉文祥,真的是我動作太慢嗎?可是再怎樣他也應該要等我,就算不願意等我,也不能推人啊!真的是好過份!後來他好像也沒有被處罰,幹!然後我也覺得李老師沒有好好的處理這件事,為什麼不通知我家人來帶我回家?找不到我家人還是?而是讓我一個人在那哭,很過份,怎麼當老師的?好生氣。」

2013/6/1

擦鼻涕

小花媽媽看到一歲半的小花流鼻涕,拿了衛生紙幫小花擦,
小花生氣的別過頭,並且大叫。小花媽媽擦也不是,不擦又看不下去。

小小孩很容易感冒流鼻涕,特別是日夜溫差大,季節交替時。
以正向的觀點來看,流鼻涕代表身體排毒的功能在運作著,
它也是一個提醒,孩子的身體有一些東西侵入了,需留意察看。

有些孩子不喜歡照顧者幫忙擦鼻涕,
可能是因為孩子的皮膚比較細嫩,照顧者即使已經輕輕的擦,
對有些孩子來說,那還是很用力。

2013/5/31

情緒的地雷

今天傍晚在中山捷運站附近的小巷子騎著單車,
後面一台車用力按了喇叭,我嚇了一大跳,
當下的反應是馬上回頭,有股想要找對方幹架的怒火,
一度想要追上去敲對方的車窗,
還好,我的理性迅速制止心中的怒火。

對方是嚇到我沒錯,我想不出來,對方可以用什麼更好的方法請我讓路,也許是溫柔一點按喇叭。我自己要負的責任是,我可以專心騎車,不要邊想事情,這其實是我被嚇到的主要原因,因為我分心在想事情。

2013/5/27

先左腳再右腳


書名:先左腳再右腳
作者:湯米.狄波拉/圖文
原文作者:Tomie dePaola
譯者:柯倩華
出版社:維京
適合年齡:小班以上

flash動畫聯結

推薦原因:

透過繪本,讓人看到,生命透過愛,一代又一代的傳遞下去。

2013/5/22

鱷魚怕怕牙醫怕怕


書名:鱷魚怕怕牙醫怕怕
原著:HAYAKU AITAINA
作者:五味太郎
出版社:上誼

適合年齡:2~4歲,2歲前可能有小孩看了會怕。

2013/5/9

情緒的雨衣

一大早運動完之後,準備趕去上班,
機車發不動,試了好久,就是不動。(嘆氣~)
開始下雨,穿上雨衣,還是發不動。(別這樣嘛,機車大人您行行好!)
想去附近的機車行修理,還沒開門。(倒~)
想找看看不需要收停車費的地方停車,
推著沈重的機車在車水馬龍的馬路上...,
雨衣裏面熱汗直流,外面開始下大雨,心裏的火內燃著。(深呼吸深呼吸...)

放棄掙扎,停好機車。
坐捷運,轉捷運,轉公車,走路去幼兒園,
我討厭人山人海的上班尖峰時間。(低頭腳步沈重)
看~了打卡鐘,剛好遲到。(握拳擊掌,看啊!)

2013/4/23

當孩子說"不要"的時候

一歲的典典,問他:「還要不要吃」,典典搖搖頭。
把食物放到他嘴巴前面,張口繼續吃。

一歲半的偉偉,問他:「洗手好嗎?」
偉偉說:「不要!」,把手靠著他的手讓他牽,
默默的牽著我的手去洗手台,看到水龍頭興奮的轉到最大!

兩歲的晴晴,喜歡說不要。
穿褲子的時候,不準我拿她的褲子,晴晴:「不要!」,
我說:「幫忙好嗎?」,晴晴:「不要!」
我說:「你可以說:"我自己穿"」
晴晴努力試了好久,腳一直套不進去,看了我一眼,晴晴:「不要!」
晴晴繼續試,再看我一眼,伸手把褲子遞給我。

2013/4/22

借我好嗎?

帶一歲半的良良去公園玩,良良對於一個大班哥哥手上的球,非常感興趣,眼睛一直盯著看,看著哥哥拍球。看了一陣子,就去玩別的遊樂設施。

過了不久,哥哥坐在球上,良良走了過去,看著哥哥和球。
我問良良:「你想跟哥哥借嗎?你可以跟哥哥說:"借我好嗎?"」
良良沒有說話。
我又說了一次:「借我好嗎?」,
良良頭轉過去另一邊:「借我」,
我說:「要看著哥哥說」,
良良看著哥哥又說了一次,那個哥哥真的把球交給了良良。
我跟良良說:「跟哥哥說"謝謝"」,
良良:「謝謝!」,
我:「等一下哥哥要玩的時候,你要還給哥哥喔!」,
良良:「好!」

2013/4/20

兒歌哈巴狗

一隻哈巴狗,(旺旺)
坐在大門口,(旺旺)
尾巴搖一搖,(旺旺)
想吃肉骨頭;(旺旺)
一隻哈巴狗,(旺旺)
吃完肉骨頭,(旺旺)
眼睛黑黝黝,(旺旺)
對我點點頭。(旺旺)

在路上常常會看到狗,所以大樹會常常唱這首歌給孩子聽。
大樹喜歡對一歲半左右的小小孩唱這首歌,
一開始對這個年紀的小小孩唱這首歌,小小孩可能會非常認真的看著你,
觀察你的嘴型,很認真的聽你唱。
唱了一~二星期之後,孩子可能就會在你唱一句之後,回應你"旺旺",
一唱一和,變得非常好玩;
之後這首歌,可以變成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歌,
例如,要從公園回到學校,小孩不肯,開始鬧時,
一唱這首歌,孩子的注意力會可能會轉移到這首歌上。

2013/4/18

好媽媽壞孩子

如果你想要當一位好媽媽,
其實你是在心裏對你的孩子說:「你,也,要,當,一,個,"好孩子"!」
你花了多少的力氣,努力的想讓自己當一個好媽媽,
你也花同樣的力氣,想要把孩子變成一個好孩子。

如果你無法接受自己有時候是個壞媽媽,
其實也等於是在說,
你也無法接受孩子有時候真的是個壞孩子。

2013/4/17

愛丟東西的孩子

育兒討論社團中的發問:
請問大樹叔叔~我們家女兒1y9m脾氣好拗~有時候會故意摔玩具~叫他撿起來就說不要~要他說對不起也不要~為了懲罰她就把玩具收起來不給她玩~就躺在地上尖叫哭鬧~罵她或不理她都沒用~真的好傷腦筋~怎麼這麼小就那麼有自己的個性呢?請問大樹叔叔像這種情形我們應該如何教她呢?謝謝~
大樹回覆:
我幫小孩翻譯一下(設計對白)
狀態顯示為:落地測試實驗中,地心引力與反作用力回饋研究探索
次數:第101次
實驗物品:已經失去挑戰性的玩具
實驗結果:掉到地上會有清脆的聲音,反彈角度約35度,會反彈數次...,還有大人會露出非常有趣的表情,預備進行下一物品實驗時,被中斷,被要求要把剛剛的實驗物品收好,為什麼要收,我等一下還要再做一次實驗捏!!!,我才不要捏,我就用生氣的看你們會怎麼反應...。

2013/4/16

抱緊緊

我喜歡和小小孩玩抱緊緊的遊戲,
孩子們喜歡擁抱,喜歡身體的接觸,
我故意緊緊的抱住孩子,孩子會很開心。
有時他們會想要掙脫,我會放開,再緊緊抱住。
雖然只是簡單的抱緊緊,卻可以讓他們好開心好開心,放鬆的和你在一起。
這其實也是和孩子在玩,控制孩子以及放下孩子的遊戲,
總有一天,照顧者都得放下自己照顧的孩子,
放他們自由。

在我目前和孩子互動中,最嚴重的處罰,也是"抱緊緊"。
對於孩子的一些不恰當的行為,
我會先觀察,然後試著引導孩子去做適當的行為。

2013/4/15

講座心得分享006


謝謝宅媽君又一篇認真分享
原文聯結:
(轉載需經原作者同意)


本文為摘錄,詳見原聯結。藍字部份是大樹的補充。

今日的研討重點整理:


老師的建議造成太大的壓力,就請忘掉
因為男人教育的角度會和媽媽的角度不同,所以某些部份會較強硬
而每個建議並不適任每位小朋友
大叔老師沒有小孩,但因為在學校帶小孩,所以吸取了各自不同的經驗

2013/4/11

大樹老師到我家:「24小時保母,寶寶難適應?」

七個半月大的良良(化名),送去保母家之後,有一些適應上的狀況,媽媽有些擔心。

出生到六個半月時,是媽媽全職照顧。夫妻倆因為工作的關係,將良良交給保母24小時照顧。
良良的狀況:個性活潑好動,喜愛探索,喜歡和人互動,堅持度高。良良是媽媽尋求醫療的協助,吃了不少苦,好不容易才得來的孩子。

去保母家之後的狀況:
第一周,良良感冒了,但哭鬧的情況比想像中還好。
第二周,發現良良的身體有些狀況,帶去給醫生檢查,查不出原因。良良接回家後,有點悶悶不樂。
第三周,良良被蚊子咬成”紅豆冰”,保母一直道歉。良良回家後悶悶不樂的時間變長。
第四周送去,離開時良良哭的很慘,媽媽很擔心。

2013/3/20

小時候

聽了這首歌,
想起了小時候,有次爸爸騎著摩托車載著我去找他的朋友。
平常爸爸是不讓我們跟的,不知道為什麼那次我可以跟著爸爸一起去。
回家的時候,摩托車在黑夜,裏轟隆轟隆的跨過了西螺大橋,我緊緊的抱著爸爸。
路上大概是睡著了吧?
到家時,爸爸特別叮嚀我要幫忙注意的,那顆綁在後座的大西瓜,
不見了,
爸爸卻是一句話也沒說。
突然想對爸爸說:
「爸,感謝存在讓你和媽媽相遇,然後把我帶到這個世界,能當你們的孩子,是件幸福的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pT7av-kiXg

2013/3/3

如何讓爸爸幫忙

有媽媽問我,怎樣可以讓爸爸幫忙?

我問:「你想要爸爸幫什麼忙?」
媽媽:「不要只是看電視/電腦、玩手機/iPad,可以知道怎麼陪孩子玩,可以幫忙分擔一些家事」
我:「那你有試過嗎?」
媽媽:「有啊!但他就是在旁邊玩iPad,然後孩子自己玩。家事的話,最後都還是我自己做。」

首先,我們來看看男性特質的思考及做事方式。
1.主控權:想有主控權,不想要別人干涉。
2.有所為有所不為:不知道怎麼辦時,就先這樣,等到答案出現再說。在資料搜尋狀態中,容易會被誤會不聞不問不關心。
3.目標導向:比較重視結果,怎麼做的彈性很大。
4.過去的經驗:希望得到肯定,不喜歡被指導,特別是嘮叨。因為被嘮叨時,過去和母親相處的經驗會浮現,逃之惟恐不及。小心,別讓自己變成先生的媽媽,因為那會讓他變成小男孩,而且你越是嘮叨,他會變得更任性古怪。

2013/3/2

好想見到你



書名:好想見到妳
原著:HAYAKU AITAINA
作者:五味太郎
譯者:林真美
出版社:遠流


適合年齡:2~4歲,2歲前可能會坐不住。

推薦原因:透過生動的圖文,讓孩子看到想念的心情,也透過對比,讓孩子有機會看到同理的意象。


2013/2/28

跟隨孩子

難得的好天氣,院子裏有暖暖的陽光,
良良一直站在門口,拍著紗門,我猜他想要出去。
後來依依來上學了,我開門去接依依,
良良一向是人來瘋,馬上跟著我衝了出去。

因為依依常哭著不讓媽媽走,為了轉移依依的注意,我給了依依澆花器,
三個一歲半的孩子,開心的假澆花之名,開心的探索水龍頭、水和澆花器。
我把花盆一個一個排好,讓孩子可以澆,自己也澆給孩子看,
一直到澆花器都被丟在一旁了,我猜他們應該是滿足了,想要帶他們進教室,
沒想到三個小傢伙,還是不肯進門,帶一個進去,另一個又衝出去,
特別是良良,一直往外衝。

2013/2/26

重新找回與孩子的聯結

瑞瑞(化名)媽媽分享了一個故事:

當年她與先生畢業沒多久就結婚了,
由於先生是長孫,結婚不到一年,在家族的期待和壓力下,生了兒子。
非自願的狀況下生了孩子,加上長輩搶著照顧孩子,
和兒子連結在一起的,多是負面的事件,再加上工作非常的忙碌,
讓她覺得對瑞瑞一點感情也沒有。

直到孩子準備上幼兒園小班,在和老師談話的空檔,
瑞瑞突然不見了,她焦慮擔心的四處找尋,
那個片刻,她才發現,她是多麼的愛瑞瑞,她對瑞瑞的愛是那麼的深那麼的重。
她開始放不下瑞瑞,在學校外出郊遊時,還偷偷跟了去,遠遠的監視孩子,
直到第二次又跟去時,看到學校的大小孩會牽著兒子的手、照顧兒子,她才放心。

2013/2/24

一歲半小孩的"不要"

一歲半的依依(化名),可能因為換老師加上吃藥的關係,最近上學總是大哭不讓媽媽走。今天進了教室,開始倒地大哭。不要脫外套、不要換室內鞋,這個也不要,那個也不要。(O.S.阿妹的歌:原來你,什麼都不想要~)

2013/2/23

帶孩子一起做家事有什麼好?

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抱怨文,大意是媽媽要孩子專心念書,國中時說上高中再談戀愛,高中時說上大學就可以好好的談,上大學又變成出社會工作再說,然後出社會後一直念:「你怎麼還不結婚!」

許多事情是要從小就學的,不是長大突然就會的。

孩子在會走路之後到四歲之間,是喜歡做家事的高峰期,孩子正在學習如何當地球人,也熱愛跟著自己喜歡的人一起做事,所以常常媽媽在做什麼,孩子就想要一起做。
許多照顧者怕危險/怕麻煩/不相信孩子可以幫部份的忙,通常都會把孩子支開,或是趁孩子睡著時,拼命做完,累壞自己。孩子到了四歲之後,注意力逐漸轉向知識上的學習,對於做家事就慢慢失去興趣。





2013/2/22

我的大書交通工具


書名:我的大書交通工具
作者:Jonathan Heale.趙善彬/圖文
譯者:郭景宗
出版社:上誼文化公司

適合年齡:2歲以上

推薦原因:圖文並茂,分門別類介紹,語言爆發期好用教具,小男孩的最愛。

2013/2/21

情緒管理的第一步

忙了一天,終於要洗澡睡覺了,孩子玩過頭太累了,在洗澡時間情緒失控,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行,不斷哭鬧,折騰了十幾分鐘之後,媽媽再也受不了,「啪」的一巴掌,在大哭大喊中洗完了澡。睡前抱著啜泣的孩子,媽媽心裏可能想著:「為什麼總是要演成這樣才能收場呢?」

有許多照顧者,在某些情境下,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事後又對自己行為的行為懊悔不已,對孩子深感愧疚。情緒管理在照顧孩子時,顯然是件重要的事,要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

第一步就是要先能看到自己怎麼了?

2013/2/20

管教四部曲


和大家分享,大樹在面對孩子的狀況行為時,簡單的處理模式:

一、觀察
觀察孩子的狀況,試著了解孩子的需求。
例如:孩子動手打人,可以觀察孩子想要表達或是孩子遇到了什麼狀況。孩子是想要和別的小孩玩嗎?孩子不要別人靠近嗎?孩子想要借過嗎?別的小孩聲音太大聲嗎?別的小孩做了不恰當的行為嗎?孩子累了嗎?

二、引導
引導孩子學習適當的行為,轉移孩子有狀況的行為。多用正向引導,謹慎使用禁止警告語句。
例如:孩子打人了,如果觀察到孩子是想和別人玩,那就可以教孩子:「要輕輕的。要小小力」(孩子可能還不會控制自己的力道);你可以問他:「一起玩好嗎?」(教孩子適當的語言)
例如:孩子用跑的,可以跟孩子說:「慢慢走」代替「不要再跑了!」

2013/2/19

如何讓孩子好好睡覺:放鬆篇

孩子不肯好好睡覺,經常是因為身體無法放鬆。

身體無法放鬆有幾個可能的原因及建議調整方案:

1.還不會讓自己放鬆
放鬆是需要學習的,其實很多大人也不太懂放鬆。

建議:泡熱水澡、多抱抱孩子或是幫孩子按摩、帶孩子做瑜珈/伸展動作、重覆用力抱緊孩子再放開..都可幫助孩子身體放鬆,比較好入睡。

2.還想要玩
明明就很累,打呵欠、揉眼睛、身體搖搖晃晃、開始語無倫次、眼神呆滯...,居然還是動個不停,像用不完電的電池。

建議:告訴孩子,身體需要休息了。把所有的燈關掉。要求孩子只能在房間躺著休息。可以引導孩子躺下,讓身體一個一個的部份休息,如:「你的眼睛今天看了好多東西,它需要休息了,把眼睛閉起來,你的嘴巴做了好多事,它需要休息了,把嘴巴閉起來....」

2013/2/18

不同特質的孩子開學第一天的反應

終於開學了,大家的孩子上學第一天有什麼反應呢?

請先參考幼兒的特質

以下是各類型孩子,收假第一天可能的狀況,供大家參考。

1.生理型特質:舒服為優先,吃得飽睡得好最省力最好

可能狀況:可能會扎掙一下不讓家長走,哭兩聲就算了。有人抱,有東西可以吃就OK。如果前一天沒睡好,小睡/休息一下之後會變開心。要出去玩可能會缺乏意願,因為不想要走路,要人抱。做什麼都喜歡老師幫忙,本來會穿鞋穿褲子,突然都變不會了。

收心要點:吃飽睡飽,提早準備上學物品,也許可以自備點心。

2013/2/17

收假症候群

漫長的九天年假就要結束,大家是意猶未盡,還是高喊萬歲呢?

對於小小孩來說,明天是一個新的開始,大人需要時間調適,小孩也是一樣的。
除了放假期間,作息和上學期間是不一樣的,另一個就是每天和家人黏在一起,許多孩子都過著茶來張口,飯來伸手,被服侍的很好的日子。到了學校,許多事又要自己來了,孩子需要一點時間調適。

可以預想的是,明天到校時,小小孩的情緒會很兩極,可能很開心,又同時很不情願,上演十八相送的劇情,再次考驗親師之間的默契囉!


2013/2/16

幫忙


最近一直被這部電影的預告片轟炸,
其中一段覺得還滿有意思的,就剪輯與大家分享,
我的想法是:

有時候,旁觀者想要幫忙,但是當事人最想要的是,

"leave me alone "

有時候,最好的幫忙是,

尊重當事人的需求,讓當事人決定要怎麼做,並且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2013/2/3

恐懼可以教我們什麼?

之前曾經和大家分享過,照顧者對孩子的"愛與恐懼",
那恐懼可以教我們什麼呢?

剛好就在TED看到這則影片:"恐懼可以教我們什麼"

看完這部影片,我個人整理出來的想法是:

恐懼是一個一個的故事,想像力讓我們成為故事的作者,我們同時也是讀者。
如何去閱讀我們的恐懼,影響了我們的抉擇。
好的讀者,可以用感性和理性來閱讀。
用藝術家的感性,預想所有的可能,
用科學家的理性,冷靜判斷,
善用這兩種能力,可以培養我們的直覺,做出最好的抉擇。"

中文字幕版


2013/1/25

那些小小孩教我的事06:雙語的迷思

之一

蓋瑞的媽媽是台灣人,爸爸是英國人。
蓋瑞已經兩歲了,還是很少說話,特別是中文,媽媽很擔心這樣的狀況。
媽媽常常和蓋瑞講中文,知道他們剛從美國回來台灣,學校的想法是,先觀察看看。

有一天,爸爸來接蓋瑞,我聽到爸爸對著蓋瑞講話,我一直聽不太懂,心想,我的英語一定又退步了,再仔細一聽,「他講的是中文嗎?他講的真的是中文嗎?」

跟媽媽聊了之後,知道爸爸常常對蓋瑞講中文,老師們臉上出現三條線,因為爸爸的中文實在是...。

2013/1/23

那些小小孩教我的事05:小小孩的生存之道

伊森大約兩歲左右來我們的幼兒團體,媽媽要走的時候總是哭的慘兮兮,黏著媽媽不肯讓媽媽走。幾天過後,伊森比較不哭了,開始坐在位子上操作教具。

團體裏有幾個一歲半的小孩,對於別人手上的教具非常感興趣,常常拿走別人手上的教具,雖然老師們會調解和引導,但這些孩子在這個階段就是這樣。

一開始,伊森的教具被拿走時,他眼睜睜的看著教具被拿走,不知如何是好。我看到了,過去跟他說:「你可以跟他說:『還給我』」,伊森沒有反應。就這樣重覆了幾次,伊森的教具被拿走,而他只是哭喪著臉。
第二天,又有小孩要來拿走伊森手上的教具,他開始和對方拉扯,才一下子,又被搶走了,伊森哭了。我還是教他可以說什麼,伊森只是哭喪著臉,我請拿走教具的孩子還給他,他沒有反應。

2013/1/21

讓孩子幫忙做家事(洗水果)

小小孩在生活中,看到照顧者做家事,
小小孩觀看,也吸收照顧者所有的行為,
小小孩喜歡照顧者,所以想要跟照顧者一樣,
小小孩喜歡做家事,小小孩想要跟照顧者一起生活。
因為是孩子感興趣的事,孩子可以專注很久。

2013/1/17

那些小小孩教我的事04:愛與恐懼

小柚子算是我進入幼兒團體後,第一個照顧的小小孩。他當時約八個月大,很認生而且不輕易給人抱,連每天見到的人,都不見得可以抱他。可是他第一次見到我,卻願意讓我抱,完全滿足我的被需要感。聽說這個孩子堅持度很高,爸媽常常工作都很晚才回家,他明明很累了,卻可以堅持到爸媽回家才要睡,那麼小就明顯反應出,渴望爸媽的陪伴。

第一次陪他睡覺時,放他在床上拍他,委屈的哭了,只好抱起他/拍他,試著讓他睡著。弄了好一陣子,才感覺到他身體放鬆了,要放到床上時,他馬上就哭了,好委屈的抗議著,只好又抱起他。慢慢感覺到他身體放鬆,再放到床上時,他又哭了,只好再來一次。後來我乾脆躺在床上抱著他,然後慢動作的,讓他靠著我睡,再慢動作的把自己的身體移開。

呼!好不容易成功的把他放到床上,這時的我很有成就感,看著他沈沈的睡著,滿滿的幸福感。這時,卻一陣恐懼襲來,我把手指放在他的鼻腔前,感覺他的呼吸後,我才放心,他睡的好熟,看起來好像沒有呼吸。我捨不得,也不太敢離開,擔心他會不會突然就沒了呼吸!時間停滯了許久,我再看了一次熟睡的臉孔,才離開房間,。

這件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只是個照顧他的第三者,就有這樣的恐懼,那要是他的親生父母呢?光只想到這件小事,就覺得身為父母,真不容易。

2013/1/15

那些小小孩教我的事03:大人的想要/孩子的需要

小小孩亂丟東西怎麼辦?

丹丹一歲半左右來上學。
他每天早上來必做的事,就是把所有教具櫃上的工作(註一),打落到地上,或是整個倒出來。當時的我才剛進到0~3歲幼兒團體,對於他的行為,無法理解,而且愈來愈不耐煩,而我的老師,看到我的無奈,只是微笑的看著我,我猜她的意思是:「這是個過程,你看著辦囉!」
一開始,我會跟在後面收,這會讓我愈來愈火大,開始對著丹丹說:「不可以,放回去!」,可能是我的聲音太溫柔了,丹丹先是楞住,然後微笑的看著我(什麼意思啊?),開始丟教具(火大,快拉住我,我想打小孩)。

我不想幫他收了,我要求他收拾放回去,他不理我,繼續把教具倒出來。

我整個卡住,不可以罵小孩,可是小孩又不受控制,如何是好?(抓頭抓頭抓頭...)

跟老師們請教之後,開始使用新策略。


2013/1/12

練習褲/學習褲

要送小小孩去上學前,
家長關心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孩子戒尿布了沒?
但是對已經習慣使用尿布的大人和小孩來說,
一下子就要小孩戒尿布,對大人和小孩來說,
都是件很有挑戰的任務,
所以最好是漸進式的讓孩子練習如廁,
練習和預備的過程可以參考拙作:如廁練習

2013/1/8

那些小小孩教我的事02:陪伴與放手

我想起另一件和家母有關,讓我難以忘懷的事。

那是個溫暖午後,陽光安安靜靜,還有徐徐涼涼微風。
當時的我,剛上小一沒多久,回家自動拿出功課來寫時,
家母只是靜靜的在一旁看著我,許久許久,只有我寫字沙沙的聲音。
她微笑看著我,我真的可以感受到她的喜悅,從心裏沁流而出。
家母不識字,連小學都沒上過,
我猜,當時的她看到了新希望,
她自己沒有機會可以上學,
而她的孩子,開始有著和她全然不同的人生。

當時那個小孩的我,很開心很開心,
不是因為她沒有拿橡皮擦把字擦掉,要我重寫,
而是印象中,家母和父親經常忙於他們自己的事,
她很少可以這樣,靜靜陪在我身邊,那樣喜悅的看著我。

2013/1/7

那些小小孩教我的事01:小小孩與我

根據我自己的猜測,讓我那麼那麼愛小小孩的人應該是家母。
我們家族的人都很喜歡小孩,特別是家母,
聽說外公外婆也是非常的疼小孩。

小時候,常常看到家母把鄰居的小孩抱回來玩,
即使是3~4個月大的小嬰兒,也常常被家母逗得呵呵笑,
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是件非常神奇的事,
我從家母的眼中看到非常燦爛的陽光,
她的笑容,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即使是多年之後,我在和小小孩互動時,
那種感覺會再度湧現,讓我陶醉在其中。
我看到了,即使還不會說話的小小孩,
他們也可以從你的眼神表情和動作,
感受到你的喜歡或者是你的情緒。

2013/1/6

"想要幫助人嗎? 閉上嘴,然後聽吧!"

這部影片對於想要幫助別人的人來說,很有啟發性。
身為一個老師,我常常在思考,這是孩子需要的嗎?
我有沒有透過觀察和傾聽,了解孩子的意向和需求?

2013/1/5

和內在小孩的依附關係

許多年前,在營隊照顧到一個孩子,就叫他小草吧!
當時的我很想幫助他,卻幫不了他,
甚至因為他,讓我極度的受挫,
而我再次無助的發現,我很需要被幫助,
這件事促使我走上了一條成長之路。

這麼多年過去了,今天又在捷運上遇到他,
心中有無限的感慨,當年那個6歲的小傢伙,
現在已經是個青少年了,馬上就是18歲的成年人了!
之前輾轉知道他到了青少年安置機構。
我問他:「還有多久會離開機構?」
小草說:「18歲的時候」
我:「會不會擔心要離開機構?」
小草:「不會啊!到時候再說,真的不行,國家也會幫忙。」
我看著他對我微笑的說著。


2013/1/2

小兒健康知識書:唉唷!這些惱人的小麻煩



書名:《唉唷!這些惱人的小麻煩——輕鬆搞懂疫苗、流感、細菌與病毒》
作者:黃瑽寧
出版社:親子天下

推薦原因:

可以感受到滿滿的愛,黃醫師的文筆,淺白易懂,幽默風趣。
破除許多似是而非的觀點,並提供讓家長安心的觀點和作法,
是一本在家長遇到孩子疑難雜症時,可以安心解惑的書。


2013/1/1

「要改變的不是"人",是"人際關係"」

標題的這句話是我從這本書裏看到的,
覺得對照顧者很有幫助,就寫下我的想法跟大家分享。

在人際關係中,特別是伴侶關係,
我們常常會忍不住想要改變對方,而且常常是不自覺的。
例如:
在婚前,也許我們愛上的是對方的坦誠和直接,
在婚後,我們卻責怪對方為何講話那麼批判和嚴厲?
對方並沒有改變,改變的是我們看待伴侶的態度和期望,
改變的是我們如何看待有了孩子之後的伴侶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