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9/10

引導式對話:和孩子溝通的好方法

書名:建立愛與信任感的引導式對話法:媽媽不抓狂,寶寶好聽話
作者:本田千織Honada Chiori
譯自:「子育てがみるみる楽になる赤ちゃんとのおしゃべりBOOK」(2010年11月、学研)
出版社:天下雜誌

推薦原因:淺白易讀,簡單實用。

第1、2章描述大人的態度、溝通的方式,如何影響孩子。
第3章透過一些方法解孩子的特質,看見孩子真實的樣子
第4章如何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孩子,如何讚美/責備孩子,滋養孩子心靈和自我思考的話。

這是一本很簡單的小書,就在筆者思考著要怎麼分享,自己從小孩身上學到的經驗時,看到了這本書,非常的開心而且很有共鳴,原來已經有人把類似的方法整理成書。之後沒有想太多的,開了個家長讀書會,和大家一起討論分享這本書的實用技巧,光是「幫助與支持」的不同,就讓大家討論了近一個小時。




第1章跟孩子建立更親密的連結

本書作者認為,要搭建美好的親子關係,需要具備三個條件
1.親子之間有穩固的互信基礎(共鳴)
2.「支持」比「幫助」更重要。
3.父母親要快樂過生活。

筆者的看法是,照顧者要相信孩子有自然的生存本能,只要給予適當的協助,孩子就能成長茁壯,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路。例如謹慎型的孩子,做事小心,需要大人的耐心等待,孩子準備好了,自然水到渠成。

如果照顧者無法信任孩子,可能就會給孩子過多的幫助或是介入。蒙特梭利博士常說,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幫助我,讓我自己做」,”讓我自己做”,就是安全的狀況下,放手讓孩子去嘗試/經驗/練習。照顧者如果可以分辨何時該”幫助”孩子,何時只需放手在一旁”支持”孩子,就是對孩子信任的表現,會讓孩子更獨立有自信。

而父母的生活態度,更是影響孩子對於生活的態度。筆者小時候看到身邊的男性長輩,大多背負著許多無奈的重擔,竟在心裏昇起我永遠也不要長大,不要變成那樣的念頭。所以,如果媽媽表現出來的生活態度是,”照顧孩子是我生命最重要的事”,或著”除了照顧好孩子,我也要擁有自己的生活”,這樣的態度也一樣在影響著孩子。

所謂的「引導式對話」,簡單的說就是:透過聽孩子說,幫助孩子釐清想法,引導孩子可以獨立思考的對話法。這需要有相信「答案就在孩子心裏」作為前提。

要能和孩子建立起信任連結的關係,共鳴(同步)是一個很有用的方法。
配合孩子的步調,可以跟孩子建立起更穩固的互信關係

筆者在1~3歲的教室中,常會遇到一開心就大聲喧嘩的孩子,筆者會先透過聲音加動作,和孩子同步。拍拍孩子的肩膀,看著孩子的眼睛:「你看起來好開心喔!」(加上誇張的動作)。然後順勢引導孩子和筆者同步,輕輕拉著孩子的手:「在教室要小小聲喔!」(在孩子耳邊輕聲細語的說),看著孩子的眼睛:「你會小小聲嗎?」,通常這樣做,孩子可以安靜下來。效果可以持續多久,就看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孩子當時的狀況。

光是可以看懂這兩張圖表,這本書就非常值回票價了!
(幫助與支持的不同)
(把缺點變成優點)


本書還有許多實用的技巧,很快就可以讀完,快去買一本來看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