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過去一直想著,讓孩子快樂的長大就好,不要逼孩子上才藝課,可是自從孩子上了小一之後,身邊的家長不停的在討論,孩子最近又去上了什麼,搞得我也開始慌了,特別是有家長會提到,上某某才藝可以開發左右腦、手眼協調、專注力、邏輯思考力...,覺得自己快要堅守不住當初的立場,我的堅持到底是不是對的啊?」
大樹:「如果孩子主動提出想上,你會讓孩子去嗎?」
家長:「會啊!」
大樹:「如果是孩子主動提的,那就不是被逼的,可以跟孩子討論,並且做適當的約定」
家長:「討論什麼?約定什麼呢?」
大樹:「為何想要上這個課?不上這個課,有沒有別的方式可以達到同樣目的?如果不想上了怎麼辦?是不是上了就要一定要堅持上完呢?」
家長:「那有得討論了...。我想再問,可不可以都不要讓孩子上呢?孩子會不會這樣就落後了呢?」
大樹:「如果不是孩子主動要的,通常態度都會變得被動,親子之間容易為了上才藝的課,有很多的衝突,除非孩子後來真心喜歡上了。如果是被迫的,大部份的狀況是,孩子開始應付,變得消極被動,甚至慢慢的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了...」
家長:「可是沒有去上過,也沒有機會知道,孩子會不會喜歡?」
大樹:「如果是家長想知道孩子到底喜不喜歡,要求孩子去上,可是孩子說不想上了,還以"錢已經付了",或是"做事情要有始有終"...等等為理由要求孩子,我不是很認同!」
家長:「老師,你的意思是,要先搞清楚,到底是家長想要,還是孩子想要的意思嗎?」
大樹:「或許是搞清楚,到底是家長想要?還是孩子需要?」
才藝課的可替代性
只有上該項課程才能開發左右腦嗎?
只有上該項課程才能練習手眼協調嗎?
只有上該項課程才能提昇專注力嗎?
只有上該項課程才能訓練邏輯思考力嗎?
更實際的是,家庭的資源和孩子的時間都是有限的,
需要花費這麼多金錢和這麼多的時間在這些才藝上嗎?
功課都快寫不完了,還要應付這些課程,
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
還是為了降低家長自己的焦慮和恐懼呢?
學習與情緒的關係
孩子在學習一樣東西,除了不斷的練習,還需要有好的情緒來支持這些學習,
從短期記憶進入長期記憶,這也是為什麼小考時強迫自己記住了,大考時卻全部忘了,
因為這些記憶並沒有變成長期的記憶。
更可怕的是,如果不斷重複學習的過程是跟痛苦無奈焦慮綁在一起,
即使真的學會了,那些痛苦的感覺可能也揮之不去,
逼孩子學,真的好嗎?
孩子的需要與意願
以植物為例子,有些植物需要全日照、有些只需要半日照,有些比較適合潮溼的環境,各自生長在不同的季節,在不同的生長階段,也需要不同的土壤、養份。
不管植物的特性需求,什麼都給,不但可能無法吸收轉化,還會阻礙它的生長。
如果一棵植物真正需要的,環境中如果缺乏,例如陽光,它會拼了命往那裏生長。
孩子也是,如果孩子真的想要而且需要,你沒有給他,他也會想辦法去找到要到。
如果孩子不需要,有時候不但幫不了孩子,還增加孩子的負擔,消耗孩子的生命力。
給孩子有限的選擇
即使孩子主動要,也不用孩子要什麼都給,
人性是貪婪的,而且孩子通常缺乏經驗,也還不會預想未來,
所以上課前跟孩子做的約定,孩子為了要上,通常都會說好。
如果給孩子有限的選擇,例如只能二選一,
可以讓孩子有機會思考,並且練習做抉擇,
並且練習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例如沒有上完,下次要再上別的課程,就要等到N個月之後才能再上。
上不上才藝課不是重點,
為何要上?要不要花費這些金錢和時間去上?是主動還是被動的態度?
這些思考與過程中的學習,顯得更加重要。
「你可以把馬拉到河邊,但是你無法逼馬喝水。」
------我是分隔線------
想看blog文章及更多消息,
請到大樹叔叔到府育兒諮詢粉絲頁按讚!
請到大樹叔叔到府育兒諮詢粉絲頁按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