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4/15

千萬不要指責孩子????

家長問道:
我先生經常責罵孩子,這樣真的好嗎?而且我先生也很愛指責我,說什麼:
「你就是對小孩太好,小孩才會變成這樣!」
有些教養書,不是說"千萬不要指責孩子!"
到底能不能指責孩子呢?到底怎麼做才是對的呢?

大樹:「不要指責,那可以做什麼?」
家長:「跟孩子好好說,講道理溝通啊!」
大樹:「如果孩子還是不聽呢?」
家長:「不是應該要尊重孩子,跟孩子好好說嗎?」
大樹:「你沒有回答我的問題,換個方式說好了,如果孩子就是不講理呢?」
家長:「那就繼續跟他講啊!講到他聽為止!不然呢?」
大樹:「我猜你先生就是看不下去,你一直想跟孩子講道理,孩子卻不理你」
家長:「是嗎?」
大樹:「假設你和先生都同意不要指責孩子比較好,那別人指責你的孩子怎麼辦?」
家長:「請他們不要這樣做?」
大樹:「有可能要求每個人都不要指責你的孩子嗎?」
家長:「是很難...」
大樹:「真實的世界裏,不管你做對做錯,做的好或不好,仍然有人會指責你,只因為你不如他們的期待!」

不是不能指責,而是為何要指責
提到"不要指責孩子"的教養書,也許它的觀點是,
同樣指責的話,別人說了,孩子也許覺得還好,
要是從父母口中說出,,對孩子來說,力道太重了。
(感覺一下,如果你的父母對你說出指責的話,你心裏的感受?)
如果父母經常指責孩子的話,負面的影響就更大了!
但是也不需要因為如此,就過度擔心,甚至不敢指責孩子,
如果孩子有一些行為,真的很過份,適度的指責還是必要的,
當孩子不講理時,可以指出孩子不講道理的行為,
指責行為,而不是人。
「這樣做太危險了!」是指責行為,
「你到底要我講幾次,你為什麼老是要做危險的事」是針對人,
不過要做到這樣不容易,因為往往我們會指責孩子時,
我們常常是因為擔心害怕,我們也變得情緒化了。

練習用提醒代替指責
指責比較負面的部份是情緒化和攻擊的語言,針對人本身的批評和否定,
如果可以針對孩子的行為,以及行為對別人造成的影響,就比較像是提醒。
以"你"開頭的句子,往往會變成指責。
「你到底要我講幾次?你那麼兇幹麼!你是不會好好說話喔!」
儘量用"我"為開頭的語句,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行為對別人造成的影響。
「我不喜歡你說話那麼大聲,那讓我很不舒服」

允許孩子適度的面對指責
孩子遲早要面臨指責與批評,甚至是誤解,
孩子有能力面對承受這些指責嗎?
我們有可能先幫孩子預備好嗎?如何預備?
經常猜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同理和陪伴孩子,就是一種預備,
這是媽媽(母性照顧),比較容易做得到的,讓孩子有足夠的力量,面對指責與批評。
那爸爸呢?
爸爸(父性照顧)對孩子的要求與指責,也是孩子需要的養分,
你以為進了團體,出了社會之後,
別人都會去同理和支持你的孩子嗎?
爸爸對孩子的這些要求與指責,
可以當做是進入社會前的預備與練習,
愛與管束,都是孩子需要的。

伴侶之間的平衡
孩子身旁的照顧者,似乎會有種無形的默契,
有人對孩子比較嚴厲,就會有人對孩子比較溫柔。
這位媽媽覺得應該要好好跟孩子說,而他的先生或許是就是看不慣,
媽媽已經好好的跟孩子說了,孩子還我行我素,
於是就自然的用另一種方式平衡,
從某個角度來看,先生其實試著用自己的方法跟太太合作。
如果可以先把對錯放在一旁,這件事的徵結點在於,
太太如何有意識的與先生建立新的合作關係。
太太可以試試看,有時候對孩子嚴厲一點,
先生也許會反過來說,「你就不能跟孩子好好的說嗎?」
觀察和了解對方教養小孩的方式,慢慢找到共同的教養方法,
才有機會讓彼此的教養態度逐漸一致。
伴侶關係很像是在共舞,
強求對方快一點慢一點,跟你踩著同樣的舞步,是沒有辦法共舞的,
先觀察對方的舞步,何時進何時退,才能找到共舞的默契。

------我是分隔線------

想看blog文章及更多消息,
請到大樹叔叔到府育兒諮詢粉絲頁按讚!
預約一對一諮詢預約揪團辦講座(請點左邊連結)
或E-mail:bigtreeuncle@gmail.co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