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問道:
孩子快四歲,常常前一秒很開心,下一秒說翻臉就翻臉。某天洗澡時,因為他容易流汗,告知他要洗頭,原本還玩的開心,又突然不開心,生氣的說不要洗頭、我要臭臭的,我說有流汗要洗頭,問要戴洗頭帽還是直接洗,還是生氣重複說不洗要臭臭的,他爸爸生氣的要把洗澡玩具收起來,我說不洗算了,晚點收玩具,然後我就生悶氣一直不說話,後來他心情好了,一直找我說話,我都不理,後來他問媽媽你為什麼不說話,我說你看不出來在生氣嗎?
大樹的回覆:
我猜孩子真的不知道媽媽在生氣了,
如果媽媽為了不想跟孩子有衝突,一直配合孩子的話,
小孩沒有機會感受到自己的行為,對別人造成的影響,更別說是同理別人的心情。
來分享一個故事吧!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小草認識了小花,一見鐘情,開始熱烈的追求。
小草為了討小花的歡心,用盡各種方法,
積極了解小花喜歡的人事物,小花愛吃的東西、喜歡去的地方...。
不管小花說什麼,小草只會說好。
小花原本沒有那麼喜歡小草的,一直很猶豫,
或許是從來沒有被這樣熱烈追求過,最後還是答應和小草交往。
於是小花就被小草捧在手心般呵護著。
小花有時心情不好,一通電話,就希望小草馬上出現在她面前,也不管小草是不是正在忙。有時候凌晨突然想吃什麼,就要求小草馬上去買給她吃。
可是小花的笑臉總是沒辦法維持太久,而且對小草的態度愈來愈差,常常說翻臉就翻臉。
小花心裏想的是,如果你是真的愛我,就該懂得我要的是什麼。
小草真的很愛小花,依然無怨無悔,想盡辦法討好小花,
即使小花提出無理的要求,小草還是盡量滿足小花的願望。
但是小花卻愈來愈不快樂,小草也愈來愈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
三個月後,小花對小草提出分手的要求。
朋友覺得小草這麼的好,小花為何不願再繼續跟小草交往呢?小草有什麼問題嗎?
小花:「小草真的很好,但這也是他的問題」
朋友:「為什麼?」
小花:「我知道小草很愛我,我叫他往東,他不敢往西,我要他摘下天上的月亮,他真的會去想辦法,但是這樣的男人,真的可以保護我嗎?他連我鬧脾氣都對付不了,真的有什麼大事發生的時候,他有能力保護我嗎?」
朋友:「喔!」
------我是分隔線------
"孩子原本玩得很開心,媽媽告知要洗頭時,又不開心"
我猜,或許他擔心洗頭就不能玩玩具了,又或者他不希望別人催促逼迫,
但他同時又感覺到媽媽會用各種溫柔委婉的方式強迫他,
在無法好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下,有口卻難言,急了、慌了,於是開始鬧脾氣,
偏偏小孩脾氣來得快也去的快,結果是媽媽生悶氣,小孩已忘記。
有趣的是,媽媽跟小孩好像都不太懂得適時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生悶氣不是好的溝通,也無法讓孩子知道發生什麼事。
孩子知道你愛他,但孩子不一定知道,
他做什麼事你會生氣,你會不舒服。
孩子如果沒有經驗行為的自然結果,通常只會一再重複同樣的行為。
在安全的狀況下,偶爾可以讓一些後果發生,看會有多嚴重。
孩子不想洗頭,可以不要洗,
但他就不能睡在媽媽身邊,因為很臭,媽媽會不舒服。
也許三天不洗,開始發癢了,會臭了,他會主動要求要洗,
但有些小孩有特異功能,可以一直撐著不洗,那就要適時介入了。
「媽媽想幫你洗頭,你還不想洗是不是?」
「是擔心要洗頭就不能好好的玩玩具嗎?」
「你想一下,要洗頭跟我說」
「還是你想要練習自己洗?」
「你覺得今天不用洗喔?」
「如果你沒洗頭會臭臭的,晚上睡覺就不能睡媽媽旁邊,因為臭臭的,媽媽會不舒服」
「你想一下,還是沖一下水就好?」
先處理情緒,再來處理行為,
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再來陪伴孩子的情緒,
透過猜孩子的情緒和感受,等孩子情緒消化完了,穩定下來,
再適時的引導孩子,給孩子有限的選擇,
太早出手,孩子還在情緒上,是聽不進任何引導或是選擇的,
孩子可能會覺得,不管你說什麼,反正你就要是我聽你的,我偏不要。
慢慢來比較快。
------我是分隔線------
想看blog文章及更多消息,
請到大樹叔叔到府育兒諮詢粉絲頁按讚!
請到大樹叔叔到府育兒諮詢粉絲頁按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