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朋友的小孩來家裏玩,四歲的哥哥和朋友的三歲小孩,會聯合起來,排擠一歲多的弟弟。很想讓哥哥知道,你不能保護弟弟沒有關係,可是弟弟還小,不知道怎樣好好的跟別人玩,會搶別人的玩具,可以好好跟弟弟說,為什麼要聯合外人欺負自己的弟弟呢?
為什麼怎麼講都講不聽呢?
大樹反問:「你自己小時候是不是有被欺負的經驗?」
家長:「好像有,不太記得了!」
大樹:「我可以感覺到,你對於大欺小的情境是有情緒的,你希望哥哥有能力照顧弟弟?跟弟弟好好的說是不是?」
家長:「對啊!他是哥哥,大的本來就應該要照顧小的,不是嗎?他不照顧就算了,還跟別人一起欺負?」
大樹:「你真的很希望哥哥可以如你所願,至少不要跟別人一起欺負弟弟?」
家長:「不然呢?」
大樹:「這真的是個好問題!」
難解的三角、多角習題
邀請大家思考一種狀況:
三個大人在一起聊天,有兩個人比較聊得來,另一個常會叉開話題或是雞同鴨講。
請問這兩個人該怎麼面對這個"跳痛"的人?
想辦法拉回來?還是漠視不理?還是?這是件容易的事嗎?
這兩個人還會想要跟這個人聊天嗎?還是會避而遠之?
如果這兩個人是被強迫要跟這個人聊天,
這兩個人會怎麼想?他們會做什麼呢?
其實一對一的人際相處,就有相當的難度,更別說是三角關係了,
如果再加上外力介入,希望這樣的三角關係是和諧的,
馬上就變成愈來愈複雜的多角關係了!
有情緒不說教
當我們的父母帶著情緒對我們說:
「我是為你好,才提醒你耶!」
「你為什麼每次都不願意聽我的,到底要怎麼說你才會懂呢?」
你會想要聽他的嗎?
或許為人父母之後,你終於能了解父母的苦心,
但是你的孩子呢?
他還只是個孩子,很多事他需要經歷過了才懂。
不要為難孩子符合自己的期待
手足之間常常是亦敵亦友,爭搶爸媽是敵,一起搗蛋是友,
但是當我們帶著情緒要求孩子要照顧手足時,
孩子如果聽從了,可能是勉強自己在照顧父母的情緒,
如果不聽,又擔心父母可能不愛自己,
好像怎麼做都是錯的,要孩子如何是好呢?
有能力才可以一起玩
沒有能力一起玩,可以暫時分開。
但並不是一開始,就不要讓孩子一起玩。
還是讓孩子有機會一起,在安全的狀況下,先觀察孩子的互動,
進一步了解,孩子那裏還不會,那裏遇到困難,
再想想,下次可以如何引導他們,
而不是一下子就要求孩子,馬上要可以好好的一起玩,
其實孩子之間的衝突,正是學習如何面對衝突,如何與人溝通的好時機。
當孩子慢慢經驗到,有能力才可以跟別人一起玩,
會比較願意學習,如何好好跟別人玩。
小的需要經驗學習
如果不會好好的跟哥哥姊姊玩,就會被帶走,
例如一再的搶走玩具,讓別人生氣,
就可以用別的事物引導小的,暫時把小的帶走。
慢慢的,小孩會經驗到,如果太常打擾別人,就會被帶走。
如果希望用講的,小的就聽的懂,學會控制自己,
我真心希望你能成功。(嘆~)
同理孩子還沒有能力處理小隻的不按牌理出牌
大的雖然是哥哥或姊姊,但也還只是個孩子。
當我們可以在大的失控動作前,帶走小的,
大的會感受到我們願意幫忙他的心意,
當我們偶爾要求大的幫我們照顧小的,會比較心甘情願。
可以觀察我們之前示範的,如何交換、如何跟小的好好說,
大的是不是已經在運用了,然後觀察大的能力極限在那裏,
不要為難,現在就有能力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
讓孩子有機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你把弟弟弄哭了,怎麼辦?」「你要陪他哭完,還是幫他擦眼淚?」
「你一直搶走哥哥的玩具,哥哥好生氣怎麼辦?」「你要自己管,還是我幫你管?」
提供替代方案
「如果弟弟一直打擾你們,可以找我幫忙,不是打弟弟」
「如果你們現在不想跟弟弟玩,可以請我幫忙,不是故意欺負弟弟」
再次提醒大家,孩子是在經驗中學習的,不是聽道理就會,
當我們有情緒時,可以先練習消化自己的情緒,
有情緒往往會急、會怕、會擔憂,容易把事情愈弄愈複雜,
如果我們經常帶著情緒,卻想要教好孩子,
孩子往往只感受到我們強烈的情緒,
那些道理只是伴隨情緒出現的噪音!
大樹的第一本書,即將於2016年2月出版,
這本書,是大樹的第一個"書孩子",敬請愛護與支持!
預約一對一諮詢、預約揪團辦講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