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宮西達也
譯者:李慧娟
出版社:維京
我(心裏想著):「我最好是知道,我又不是真相調查委員會,我又不在現場...」
特別是小小孩,他們常常只是搞不清楚狀況,想要的東西就去拿,
有行動力一點的就搶,動不動就說是"霸凌"也太沈重了吧!
(有興趣可以去搜尋一下"霸凌"的定義是什麼)
有時候大人在處理孩子相互欺負這件事,有時太過於嚴肅和沈重了!
擔心孩子是不是被霸凌了?是不是要想辦法制止並且"嚴愆"加害人?
也許原本只是小事,但後來卻搞得雞飛狗跳的?
(真的很擔心,請務必和老師討論合作,避免自行想像私下辦案)
看到這本書,其實滿開心的。
大野狼很貪心,耍心機的拿走了小豬的飯糰,這樣算是霸凌嗎?
(如果經常是這樣,也造成小豬的心理壓力,甚至是焦慮的話,或許是)
然後小豬哭哭,小老鼠過來安慰,並且傾聽,還去"烙郎"(台語),想找人來幫忙。
結果一個傳一個,傳到後來卻變成是「聽說小豬變成地瓜了!」
如果只看表面的話,真的還滿好笑的,即使小小孩也很能感受到其中的笑點。
在表面以外,有一些觀點想要分享,但這或許並不是作者當初創作時想要表達的。
我覺得這本書把"欺負"這件事,用一種很輕鬆好笑的方式呈現,
"大野狼搶了小豬的飯糰,然後小豬哭哭"
這部份可以同理到小孩東西被搶走,然後難過的哭了。
"小老鼠過來關心"
這部份同理到,小孩希望有人關心,但不一定要幫到忙。
這是我常跟家長分享的,優先處理感覺,而不是一味的想要幫忙、想要解決問題。
或許小老鼠並沒有幫小豬把東西搶回來,
但是至少小老鼠願意關心小豬,而且重視小豬的感覺,還想辦法要去找人幫忙。
非常有誠意,雖然後來好像還是沒有幫到忙。
接下來就是急轉直下的劇情,
我覺得倒是反應了,真實到底是如何,傳來傳去最後很容易變得模糊失焦,
有時候孩子之間的糾紛也是這樣,原本可能只是孩子之間的小爭吵,
經過一番流言傳播之後,連當事人聽到了也覺得不可思議,
「當時並不是這樣的,怎麼被傳成這樣了?」
這本書用了幽默好笑的方式,傳達了孩子們之間的衝突和糾紛。
或許也用另一種方式,很低調隱約的說了,
被欺負的時候可以哭哭,或許可以去找別人幫忙,
或許可以...
留了一些想像的空間讓孩子去思考,
被欺負有那些可能?可以怎麼做?
來代替一味的擔心和說教。
下次孩子跟別人有了糾紛,可以練習先冷靜下來,避免自己嚇自己,
過度的擔憂不但幫不了忙了,反而會讓孩子更焦慮不安。
或許也可以找這本繪本來跟孩子共讀吧!
《聽說小豬變地瓜了!》(文章最後有影片喔!)
------我是分隔線------
想看blog文章及更多消息,
請到大樹叔叔到府育兒諮詢粉絲頁按讚!
請到大樹叔叔到府育兒諮詢粉絲頁按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