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在社團問到:
女兒即將滿3歲,從托嬰中心換到幼兒園上課。 進入第二週,早上上學還是哭,昨天晚上甚至開始說不想去新學校。 睡覺的時候,她說想要跟媽媽一起去上班,不想自己去學校。 我說。媽媽上班賺錢,就可以帶你出去玩,買新玩具。 她聽了就扁嘴,忍著淚說:我不要新玩具,我要媽媽陪我,我要跟媽媽在一起!我聽了很難過!差點陪她一起哭 她第一次說她不要玩具,要媽媽陪。 我當下很想打開電腦遞辭呈。 而且她不是亂哭,是真的忍耐很久, 一直忍著淚扁嘴跟我說話,到最後才忍不住放聲大哭。我只能一直抱她,安慰她,媽媽下班會趕快去接她。 想媽媽的時候請老師打電話給媽媽!再進一步詢問,可能原因是她跟小朋友都不熟,所以不想去學校。老師有儘量在請小朋友跟芸玩,只是她是慢熟型小孩。 沒辦法一開始就融入大家, 雖然我知道還需要時間,但我的心情還是很糟!開始懷疑送她去幼兒園是錯了嗎?還能做些什麼?或是如何跟老師合作?"從托嬰中心換到幼兒園上課"
簡單的說,就是從小公司換到大公司,壓力指數倍增,想必會有許多挑戰。這樣的狀況,幼兒園上小學時,會再來一次,這是一次很好的練習和預備。未來還有無數次,像這樣的人生大事,上中學、上大學、工作、結婚...。
"媽媽上班賺錢,就可以帶你出去玩,買新玩具。"
這樣的說法就好像是說,忍耐一下,就發年終獎金囉!好嗎?偏偏很多人寧願不要年終獎金,只想待在原來的小公司。
"她聽了就扁嘴,忍著淚說:我不要新玩具,我要媽媽陪我,我要跟媽媽在一起!"
孩子的表達能力還不成熟,或許她想說的是:
「我遇到好多困難和挑戰,我覺得好辛苦,我想要你陪我保護我...」
一個人的感受如果能被了解時,通常比較能接受自己目前的處境。
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些想法:
小孩的適應力其實比大人好,只是情緒反應大。
原本或許只是單純的,因為媽媽讓孩子感覺安心,
所以小孩可以放心的,把不適應的情緒全然的發洩出來,
情緒可以表達出來,當然比隱忍的好。
如果媽媽被孩子的情緒影響,也跟著焦慮的話,
小孩可能會更焦慮,反過來要照顧媽媽的情緒,
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有能力可以面對這些挑戰。
如果你朋友失戀了,
好好的聽她說,讓她覺得她的難過是被了解被看見的;
還是鬼打牆的說服她建議她不要想不開,
「天涯何處無芳草」、「下一個男人會更好」...。
你覺得那一個可以真的幫助到你的朋友?
如果是我,我會幫孩子把她的情緒好好的表達出來。
同理並不是同意她可以不用去上學,
而是讓孩子知道,我願意陪支持她伴她渡過這些挑戰。
「你想要跟我去上班,不想要去上學是不是?」
「你不習慣新學校是不是?」
「想回去托嬰中心嗎?」
「那我們打電話問看看托嬰中心的老師,可不可以回去看看他們?」
「新學校的老師你不認識是不是?」
「你想要媽媽在新學校陪你,保護你是不是?」
「新學校沒有好朋友是不是?」(可以提原來學校的好朋友)
「你覺得壓力好大可以好好的哭一哭,媽媽可以陪你哭」
「你好擔心,好害怕,可以找媽媽安慰,媽媽可以陪你」
「在學校,我請老師幫忙你保護你,你可以練習請老師幫忙和保護」
「媽媽小時候上學...」
以上這些話都是試著同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但並不是幫孩子說出來就要順從孩子,
而是想想,如果事情不如我們的期望,
我們可以找到那些資源,
想辦法渡過這些挑戰呢?
你可以想各種方法幫助孩子,
但是孩子最終還是得自己去面對這些挑戰!
或許之後某一天,
你的孩子頭也不回,勇敢的走進教室。
你的孩子頭也不回,勇敢的走進教室。
你突然覺得,
孩子長大了,
不需要你了,
你才發現,
原來是媽媽有分離焦慮。
孩子要是可以一直停留在這個可愛的階段就好了...
(其實長大有長大的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