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7

關於分享和被分享

兩歲的恩恩帶了一盒萄葡到幼兒園,點心時間時拿出來吃,
孩子們看到了,也想要吃。
大樹:「恩恩要分享嗎?」
恩恩(用手蓋住萄葡):「不要!」
大樹:「你要分享一個還是兩個?」
恩恩(想了五秒鐘):「兩個」
於是想吃的小孩都得到了兩個萄葡。

一周後,同樣的場景再現。
大樹:「恩恩要分享嗎?」
恩恩:「不要!」
大樹:「你要分享一個還是兩個?」
恩恩:「不要!」
大樹:「你要自己分享,還是我幫你分享?」
恩恩(想了五秒鐘):「自己!」
於是恩恩自己把萄葡分給了其他孩子。

猜猜恩恩願意分享的關鍵是什麼?
請讀者暫時不要往下看,先自己想想看。


一些想法分享:
孩子在兩歲半前後,「你我他,你的、我的、他的...」都還搞不太清楚,
也就意謂著,孩子的所有權概念都還不清楚,怎麼搞得清楚什麼是分享呢?
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引導孩子練習,關鍵就是:
幫孩子保護、邀請孩子分享,給孩子選擇、幫孩子翻譯,還有幫孩子商量。

再分享另一個故事:見人就推的達達

達達剛來親子團的時候,只要有孩子靠近,他就會有動手或是推人的動作出現。
後來還觀察到,特別是達達手上正在玩玩具的時候,這種情況就更容易發生。
大樹和媽媽討論,媽媽說,達達平常的主要照顧者是長輩,
或許是長輩經常強迫達達分享玩具。
於是大樹請媽媽嚐試,只要有小孩靠近,就暫時先盯著達達,特別是達達正在玩玩具的時候。如果達達有想要動手的狀況,就主動幫達達翻譯。
「你不想要他看你是不是?」
「你不想要他過來是不是?」
「你的玩具沒有要分享是不是?」
「不想分享的玩具,要收起來還是給媽媽保護?」
「還是我們去沒有小朋友的地方玩?」

幾次的親子團之後,達達動手的情況慢慢減少了,而且開始願意把玩具借給別人了。
如果玩具借給別人,卻又反悔了,媽媽或是大樹也會幫忙想辦法把玩具拿回來。

同樣的,邀請大家想想看,達達為何開始願意跟別人分享玩具了?


是孩子自己決定的,才是真正的分享。
在大人的半推半就,脅迫利誘的狀況之下,
那叫"被分享",不是自主的分享。

如果孩子不想分享,不會被強迫,
孩子原本想分享,後來卻後悔了,
(孩子不懂得深思熟慮,當然很容易做出反悔的決定),
我們也願意幫他把東西要回來,
孩子會比較願意把東西借給別人。

如果經常被強迫的,也很少有大人願意幫忙孩子保護,
孩子不但會愈來愈不願意分享,
有的孩子就會用自己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東西了。

請參考:

孩子不想分享,怎麼辦?  

孩子不願意分享,還霸佔,怎麼辦?

更多討論,歡迎加入大樹叔叔到府育兒諮詢社團
預約一對一諮詢預約揪團辦講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