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8/26

用權威代替威權

有家長在大樹的育兒諮詢社團提到:
我的父母是威權管教,小時候常常被媽媽因練琴的因素打罵,致使我覺得和媽媽的關係一直是心裡的一個結,也許我也因此很排斥權威式的管教(如學校的老師或先生的方式)。當了媽媽後,我一直在各類教養文章中,尋找適合的教養方式,孩子和我都是敏感氣質的人,她和我的依附關係很強,她也是個佔有欲很強的孩子,不是很喜歡分享。雖然有時她和妹妹玩得開心會說有妹妹很好,但更常說的是她真希望不要有個妹妹。我覺得難過的是,她對妹妹的態度,有時像是心裡極度討厭這個人而表現的,當她對妹妹態度不佳時,我的情緒上都是無奈無助的,如果我在忙(如準備晚餐),放著她們自己玩,常常就會出事,也因此我覺得很緊繃。一起幫忙照顧孩子的長輩也注意到這種狀況,但長輩疼孩子,孩子不怕長輩,只聽我,但有時又覺得自己能作的都作了似乎狀況也沒有改變,甚致覺得自己像個嘮叨的媽媽而小孩也越來越不想聽。
過去的我,也是個排斥威權,害怕衝突的人。

慢慢的,我了解到權威和威權的不同。


權威是專業,是能力,知道自己的角色、位子和職責,知道如何善用自己的權力,並且承擔自己該負起的責任。
例如一個有權威的老師,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大家會相信他的專業,小孩跟著他會很安心,家長會信任他,因為這個老師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說到做到就是一種權威,例如跟孩子說五分鐘之後會幫他,五分鐘到了,就一定要幫他;跟孩子說,如果管不了自己的行為,就得要休息暫停,孩子再犯,就是要求孩子去休息冷靜。

「你自己管,還是我幫你管」
這也是一種權威的方式,既表現出照顧者的專業態度,又充份顯示出對孩子的尊重。

威權則是"用權力去控制、去威嚇人"。例如你再不聽話,我就揍你!

權威和威權是非常相像的概念,但是給人的感覺卻是完全不同,權威讓人有信任和安全感;威權則是讓人害怕、恐懼,避之惟恐不及。

我原本是個害怕衝突的人。
有很長一段時間,對於爺爺很常生氣,很常跟別人吵架,非常無法接受。總覺得爺爺為何要這樣,那麼常跟別人起衝突,難道就不能好好的說嗎?某一天,我突然想到,爺爺要養八個小孩,他要捍衛整個家庭,那是他保護家庭的方式,覺得自己好幼稚,從來沒有想到過,爺爺要養八個小孩的辛苦。

慢慢的,我開始練習面對衝突,慢慢的,就不害怕跟孩子之間有衝突了!
我不怕孩子不喜歡我,我接受孩子可以不喜歡我,因為不管孩子喜不喜歡我,我都是愛孩子的。孩子的某些行為或許讓人不喜歡,但我一樣愛孩子。
有智慧的處理衝突,反而讓我們有更多的學習。

權威是一種力量的展現,沒有力量的父母,孩子很難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孩子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很多事都做不到,事情做不到,不想學習,沒有自信,情緒管理能力也差,人際關係不好,親子關係也不好...,會一直惡性循環。


父母要能站在父母的位子上,長出自己的力量,孩子才會有力量和安全感。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也許因為曾經被威權的對待,所以厭惡威權,所以我們不希望用威權來對待孩子。但我們是不是也同時忽略了,權威可以讓孩子有安全感。
「在孩提年齡卻作不成孩子的理由有兩大類,一類是因為父母缺乏功能,例如生病或在經濟、情緒上有問題,而無法處理家務,要由孩子負擔,甚至要孩子在年幼時就來照顧父母,成為一個『小大人』」 
「另一類父母則是雖有一切功能,卻因為缺乏權威,以致孩子雖然被愛,卻少了行為規範,好像是享受到無拘無束的自由,其實是失落了自我控制的自由」 
摘錄自:《愛與管束/鄭玉英》
如果真心愛孩子,就不需要去擔心管教會讓孩子討厭我們。
如果身為大人的我們,需要討好孩子,那其實是在和孩子討愛,
並不是一個成熟的大人該做的事。

身為一個成人,應該以身作則,讓孩子因為你的堅定,進而敬重你。

更多討論,歡迎加入大樹叔叔到府育兒諮詢社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