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5/2

"不"完美的教養(教養故事+書摘)

小草媽媽問我,我的孩子挫折忍受力很低怎麼辦?
我請她說說具體的例子。


小草媽:「昨天爸爸只是罵了他兩句,小草就大哭」
我:「然後呢?」
小草媽:「他哭了一個小時...」
我:「然後呢?你有回應他嗎?」
小草媽:「我安慰他之後就好了!」
「他為什麼這麼脆弱,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他呢?我們做家長的可以做些什麼呢?」
我:「很好啊!你們做得很好!」
小草媽臉上露出困惑的表情。

我:「孩子以後出社會,也有可能會被主管罵啊!爸爸罵他,不就剛好給他練習的機會!」
小草媽的表情更加困惑,加上一抹若有所思的微笑。

我:「小草哭了一個小時,情緒都釋放出來,沒有壓抑,搞不好把之前一些庫存的情緒也一次出清了,很健康,算是正常能量釋放,很好啊!」
小草媽媽忍不住笑了,期待著我繼續講下去。

我:「然後換你上場救援成功,孩子有你的陪伴和安慰,我相信孩子在這次的事件中,挫折忍受值又提昇了不少,你們的親子關係也變得更加親密,很棒的人生經驗!」
小草媽:「所以不用擔心?」小草媽欲言又止的說。

我:「你們已經做了該做的事囉!而且做得很好!」
小草媽苦笑著,眼睛看著上方思考著我說的話。

我覺得自己真的是,好像把死馬說成活馬了,但是我說的都是真的啊!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在
Brené Brown寫的《脆弱的力量》,書裏的一段文章,順便跟大家分享,文章最下方還有她在TED演講的影片喔!

更多討論,歡迎加入大樹叔叔到府育兒諮詢社團
預約一對一諮詢預約揪團辦講座

(以下文章摘自「脆弱的力量」一書,馬可孛羅出版)
對很多人來說,我們一生中最有趣、最有生產力的時候,是在我們有孩子以後。對絕大多數人而言,最大的挑戰和掙扎也在中年之後。全心投入的親子教養不是搞定一切,傳承下去,而是一起學習與探索。相信我,在有些時候,孩子在人生旅途中甚至遠在前方等著我,或是回頭拉我一把。
想培養孩子的自信,就需要讓孩子知道他們歸屬於家庭,是一種無條件的歸屬。這是一大挑戰,因為多數人費盡一番心力之後才感覺到歸屬感,才知道自己是因為脆弱而成為家庭的一分子,而不是因為家人勉強接受我們的脆弱。我們自己沒有的東西也給不了孩子,所以我們必須努力和孩子一起培養歸屬感。
艾倫讀小四時,某天放學回家,她一進門就哭了,衝回自己的房間。我馬上跟過去,蹲在她前面,問她怎麼了。她抽咽說:「我已經受夠當其他人了!恨死了!」
我聽不懂,所以我請她解釋「其他人」是什麼意思。
「我們每天下課後都會踢足球,班上有兩個風雲人物當隊長,他們負責挑選隊員。第一位隊長說:『我挑蘇西、約翰、彼得、羅賓、傑克。』第二個隊長說:『我挑史蒂夫、安德魯、凱蒂、蘇。我們可以分其他剩下的人。』我每天都屬於『其他人』,名字從來沒被點到過。」
我一聽,心頭一沉。她坐在床邊,雙手抱頭。我跟她進房間時因為太擔心了,甚至忘了開燈。看到她坐在昏暗的房間裡哭泣,我受不了那種脆弱感,於是我走向開關。那契機來得正是時候。我想開燈來舒緩不安,那動作讓我想起一句喜歡的箴言。佩瑪.丘卓(Pema Chodron)談黑暗和包容時寫道:「包容,不是療癒者與受傷者之間的關係,而是對等的關係。當我們對自己的黑暗有深入的瞭解時,才能瞭解別人的黑暗。當我們發現共通的人性時,包容才變得真實。」
於是我沒動開關,走回去和艾倫坐在感性的黑暗中,我搭著她的肩說:「我知道身為邊緣人是什麼感覺。」
她以手背擦擦鼻子說:「妳才不懂,妳那麼受歡迎。」
我解釋我真的知道那是什麼感覺,我說:「身為邊緣人的時候,我很生氣,也很受傷,主要是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孤獨。我是不需要受歡迎,但我希望別人肯定我,希望自己被當一回事,把我當成一份子。」
她不敢相信地說:「妳真的懂耶!就是那種感覺!」
我們一起依偎在她的床上,她告訴我下課後的經驗,我告訴她我求學時代一些深刻又痛苦的「其他人」經驗。
約莫兩周後,我們都在家裡,郵件來了。我滿心期待地衝向門口,我預定在一場星光熠熠的活動上演講,等不及想看那活動的宣傳海報。我當時想到自己的相片可以排在其他電影明星旁邊就非常興奮。我打開海報,瘋也似地掃看那張海報。
我這麼做時,艾倫剛好走了進來,她說:「好酷喔!那是妳的海報嗎?讓我看看!」
她走向沙發時,看得出來我的心情從期待轉為失望,「媽,怎麼了?」
我拍拍沙發,她坐到我旁邊。我把海報拉開,她用手指劃過一些照片,「我沒看到妳,妳在哪裡?」
我指向明星照片底下的一行字:「……及其他。」
艾倫把身子靠向椅背,頭倚在我肩上說:「噢,媽,妳屬於其他人,真抱歉。」
我覺得渺小,原因是海報上沒有我的相片,也因為我在乎沒有相片這件事。艾倫把身子前傾,看著我說:「我知道那是什麼感覺,當我是邊緣人時,我覺得很受傷、渺小、孤獨,我們都希望自己獲得重視,有歸屬感。」
結果那次經驗變成我這輩子最美好的時刻之一。在下課後的操場上或在大型會議上,我們可能不見得有歸屬感,但是在那當下,我們知道自己屬於最重要的地方:家庭。
完美的親子教養不是目標,事實上,最好的禮物,最好的教養時機,是發生在一些不完美的時刻,是當孩子提醒我們要跨過理想和現實差距的時刻。 
 (摘自「脆弱的力量」一書,馬可孛羅出版)


同場加映:

http://www.ted.com/talks/brene_brown_on_vulnerability?language=zh-tw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