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7

關於大樹叔叔更多的事

為什麼我會變成一個幼教老師呢?

我喜歡小小孩,有多喜歡呢?我可以沈迷的看一個小小孩看許久,曾經有朋友跟我說,你看小孩的時候好像花痴喔!是啊,跟看漂亮妹妹比起來,我比較喜歡看小小孩!

本來進入幼教工作,對我來說只是個夢。因為我不是學幼教的,我也沒有認識的人可以引領我進入這一行,曾經這只是個白日夢,想想就好…。

2000年前後,我是在某佛教團體做佛心來著的工作,當時的工作不是辦兒童禪修營隊,就是辦助人工作的義工培訓,那裏有很多疼我的義工媽媽,收入不多,但是工作穩定,後來因為真的是覺得,對當時的工作並沒有很大的熱情,而且我又沒有準備要出家讓人供養來盡形壽,還是好好想想,可以讓我熱情投入的工作是什麼?答案馬上跳出來,我喜歡小孩,可是跟小孩有關的工作是什麼?有一個義工介給我去安親班工作,於是就去看看,大膽的踏入嚐試。



成功教養的原則:當父母的教養觀不同時

(摘錄自「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p43)

『一對父母為了女兒的教養問題而求助於治療師。母親為女兒設下一些行為準則,但她覺得並未得到丈夫的全力支持。

治療師以三句話解釋了成功教養的原則:

一、為了養育孩子,父母親因為承襲各自原生家庭所看重,或是缺乏的價值,而對於事情的輕重有不同的考量。

二、孩子會偵測並服從父母兩方原生家庭所看重,或是缺乏的行為規則。

三、當父母任何一方抵觸對方對孩子的教養時,孩子表面上會遵從強勢的一方,但實際上會與弱勢的一方愈來愈像。

接下來,治療師建議,這對父母去看他們的孩子是如何同時愛著兩人。至此,他們直視對方的眼睛,兩個人的臉都亮了起來。

最後治療師建議父親,讓他的女兒知道,當她與母親相處融洽時,他有多開心。 』

孩子的敏感特質

透過觀察,可以發現每個孩子的獨特氣質,而且新生兒就可以觀察得出來。

有的孩子很喜歡看,有東西讓他看,就會很開心,就不會無聊的吵著要抱;
有的孩子很喜歡動,很早就會翻身,放在墊子上,就不停的翻來翻去;
有的孩子很喜歡互動,逗他就笑,拿個有臉的玩具給他看,也是開心的笑;
有的孩子很喜歡聲音,只要有聲音,他一定會轉頭過去看;
有的孩子很喜歡抱,跟他有身體的接觸 ,他會很開心;
有的孩子很重吃,有得吃什麼都好。

有的孩子極為敏感,一點點聲音、一點點的刺激或是稍為大一點的動作,就受不了,把大手大腳,一心想跟孩子互動/玩耍的爸爸弄得不知如何是好!

2012/2/3

黑白吊飾




名  稱:
視覺教具/黑白吊飾Munari Mobile

適用年齡:
出生~2/3個月,到小孩會拍打時移走

說  明:
這是一個由黑色和白色的紙片所構成的教具。由幾何學的元素構成。

用  法:
放在距離新生兒眼睛30公分的地方,讓嬰兒練習可以將視線聚焦於一個緩緩移動的物品上。剛開始可能只是看一下,之後可能會愈來愈專注,甚至可以看20~30分鐘。

練習當一個成人,代替努力當好父母

在有了孩子之後,我們自然而然就成為了父母,
父母的位子不是努力得來的,是選擇得來的。
對於父母這個角色,我們也許有許多的應該,
而這些應該,通常來自於我們的原生家庭。
父母的所作所為,成了我們"父母角色"的典範,
如:父親應該有威嚴,總是忙著工作,總是沈默;
母親應該溫柔,總是忙於工作和家事,總是有許多說不完的辛苦。

有時候這些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看到的故事,
它也許會是助力,也許成了心裏沈重的包袱。



2012/2/2

育兒諮詢服務分享:出生2個月開始


以下文章轉載自小兔子媽媽,
感謝她的肯定,
成為我第一個育兒諮詢的服務對象,
更感謝她的分享。
(本文轉載需經原作者同意)
之一:

今天和一個教育0~3歲經驗豐富的顧問聊了一下,
借到一些適合小兔子的"教具",
也釐清一些觀念,感覺上心態有比較輕鬆。
接下來,就要開始努力的教養小兔子了。

育兒諮詢分享:新生兒/睡眠

這是我育兒諮詢的記錄分享,請慢用。

兩個月大的孩子,白天沒有辦法好好的睡覺,常常需要大人抱著。
媽媽有點擔心,孩子睡得不好,大人也沒辦法好好休息或是去做點別的事。
孩子喝奶有點急,又不太會喝,常常會嗆到。

那天,我第二次去看孩子,
孩子見到人會笑,我看了好開心,可以和孩子互動,是我工作的動力。
我問了孩子的狀況:奶喝完了一陣子,躺了一下後哀哀叫,後來抱著她到處看看才停。

我和媽媽聊了一下之後,問媽媽今天要不要試著讓她練習趴著。
(這裏要特別提醒,這不是在"訓練"小孩,而是試著給孩子一些適當的刺激,
適度的刺激孩子的動作發展,讓孩子的大腦神經可以髓鞘化,
而這樣也讓孩子有足夠的活動量,也許可以吃得比較好,睡得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