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28

跟隨孩子

難得的好天氣,院子裏有暖暖的陽光,
良良一直站在門口,拍著紗門,我猜他想要出去。
後來依依來上學了,我開門去接依依,
良良一向是人來瘋,馬上跟著我衝了出去。

因為依依常哭著不讓媽媽走,為了轉移依依的注意,我給了依依澆花器,
三個一歲半的孩子,開心的假澆花之名,開心的探索水龍頭、水和澆花器。
我把花盆一個一個排好,讓孩子可以澆,自己也澆給孩子看,
一直到澆花器都被丟在一旁了,我猜他們應該是滿足了,想要帶他們進教室,
沒想到三個小傢伙,還是不肯進門,帶一個進去,另一個又衝出去,
特別是良良,一直往外衝。

2013/2/26

重新找回與孩子的聯結

瑞瑞(化名)媽媽分享了一個故事:

當年她與先生畢業沒多久就結婚了,
由於先生是長孫,結婚不到一年,在家族的期待和壓力下,生了兒子。
非自願的狀況下生了孩子,加上長輩搶著照顧孩子,
和兒子連結在一起的,多是負面的事件,再加上工作非常的忙碌,
讓她覺得對瑞瑞一點感情也沒有。

直到孩子準備上幼兒園小班,在和老師談話的空檔,
瑞瑞突然不見了,她焦慮擔心的四處找尋,
那個片刻,她才發現,她是多麼的愛瑞瑞,她對瑞瑞的愛是那麼的深那麼的重。
她開始放不下瑞瑞,在學校外出郊遊時,還偷偷跟了去,遠遠的監視孩子,
直到第二次又跟去時,看到學校的大小孩會牽著兒子的手、照顧兒子,她才放心。

2013/2/24

一歲半小孩的"不要"

一歲半的依依(化名),可能因為換老師加上吃藥的關係,最近上學總是大哭不讓媽媽走。今天進了教室,開始倒地大哭。不要脫外套、不要換室內鞋,這個也不要,那個也不要。(O.S.阿妹的歌:原來你,什麼都不想要~)

2013/2/23

帶孩子一起做家事有什麼好?

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抱怨文,大意是媽媽要孩子專心念書,國中時說上高中再談戀愛,高中時說上大學就可以好好的談,上大學又變成出社會工作再說,然後出社會後一直念:「你怎麼還不結婚!」

許多事情是要從小就學的,不是長大突然就會的。

孩子在會走路之後到四歲之間,是喜歡做家事的高峰期,孩子正在學習如何當地球人,也熱愛跟著自己喜歡的人一起做事,所以常常媽媽在做什麼,孩子就想要一起做。
許多照顧者怕危險/怕麻煩/不相信孩子可以幫部份的忙,通常都會把孩子支開,或是趁孩子睡著時,拼命做完,累壞自己。孩子到了四歲之後,注意力逐漸轉向知識上的學習,對於做家事就慢慢失去興趣。





2013/2/22

我的大書交通工具


書名:我的大書交通工具
作者:Jonathan Heale.趙善彬/圖文
譯者:郭景宗
出版社:上誼文化公司

適合年齡:2歲以上

推薦原因:圖文並茂,分門別類介紹,語言爆發期好用教具,小男孩的最愛。

2013/2/21

情緒管理的第一步

忙了一天,終於要洗澡睡覺了,孩子玩過頭太累了,在洗澡時間情緒失控,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行,不斷哭鬧,折騰了十幾分鐘之後,媽媽再也受不了,「啪」的一巴掌,在大哭大喊中洗完了澡。睡前抱著啜泣的孩子,媽媽心裏可能想著:「為什麼總是要演成這樣才能收場呢?」

有許多照顧者,在某些情境下,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事後又對自己行為的行為懊悔不已,對孩子深感愧疚。情緒管理在照顧孩子時,顯然是件重要的事,要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

第一步就是要先能看到自己怎麼了?

2013/2/20

管教四部曲


和大家分享,大樹在面對孩子的狀況行為時,簡單的處理模式:

一、觀察
觀察孩子的狀況,試著了解孩子的需求。
例如:孩子動手打人,可以觀察孩子想要表達或是孩子遇到了什麼狀況。孩子是想要和別的小孩玩嗎?孩子不要別人靠近嗎?孩子想要借過嗎?別的小孩聲音太大聲嗎?別的小孩做了不恰當的行為嗎?孩子累了嗎?

二、引導
引導孩子學習適當的行為,轉移孩子有狀況的行為。多用正向引導,謹慎使用禁止警告語句。
例如:孩子打人了,如果觀察到孩子是想和別人玩,那就可以教孩子:「要輕輕的。要小小力」(孩子可能還不會控制自己的力道);你可以問他:「一起玩好嗎?」(教孩子適當的語言)
例如:孩子用跑的,可以跟孩子說:「慢慢走」代替「不要再跑了!」

2013/2/19

如何讓孩子好好睡覺:放鬆篇

孩子不肯好好睡覺,經常是因為身體無法放鬆。

身體無法放鬆有幾個可能的原因及建議調整方案:

1.還不會讓自己放鬆
放鬆是需要學習的,其實很多大人也不太懂放鬆。

建議:泡熱水澡、多抱抱孩子或是幫孩子按摩、帶孩子做瑜珈/伸展動作、重覆用力抱緊孩子再放開..都可幫助孩子身體放鬆,比較好入睡。

2.還想要玩
明明就很累,打呵欠、揉眼睛、身體搖搖晃晃、開始語無倫次、眼神呆滯...,居然還是動個不停,像用不完電的電池。

建議:告訴孩子,身體需要休息了。把所有的燈關掉。要求孩子只能在房間躺著休息。可以引導孩子躺下,讓身體一個一個的部份休息,如:「你的眼睛今天看了好多東西,它需要休息了,把眼睛閉起來,你的嘴巴做了好多事,它需要休息了,把嘴巴閉起來....」

2013/2/18

不同特質的孩子開學第一天的反應

終於開學了,大家的孩子上學第一天有什麼反應呢?

請先參考幼兒的特質

以下是各類型孩子,收假第一天可能的狀況,供大家參考。

1.生理型特質:舒服為優先,吃得飽睡得好最省力最好

可能狀況:可能會扎掙一下不讓家長走,哭兩聲就算了。有人抱,有東西可以吃就OK。如果前一天沒睡好,小睡/休息一下之後會變開心。要出去玩可能會缺乏意願,因為不想要走路,要人抱。做什麼都喜歡老師幫忙,本來會穿鞋穿褲子,突然都變不會了。

收心要點:吃飽睡飽,提早準備上學物品,也許可以自備點心。

2013/2/17

收假症候群

漫長的九天年假就要結束,大家是意猶未盡,還是高喊萬歲呢?

對於小小孩來說,明天是一個新的開始,大人需要時間調適,小孩也是一樣的。
除了放假期間,作息和上學期間是不一樣的,另一個就是每天和家人黏在一起,許多孩子都過著茶來張口,飯來伸手,被服侍的很好的日子。到了學校,許多事又要自己來了,孩子需要一點時間調適。

可以預想的是,明天到校時,小小孩的情緒會很兩極,可能很開心,又同時很不情願,上演十八相送的劇情,再次考驗親師之間的默契囉!


2013/2/16

幫忙


最近一直被這部電影的預告片轟炸,
其中一段覺得還滿有意思的,就剪輯與大家分享,
我的想法是:

有時候,旁觀者想要幫忙,但是當事人最想要的是,

"leave me alone "

有時候,最好的幫忙是,

尊重當事人的需求,讓當事人決定要怎麼做,並且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2013/2/3

恐懼可以教我們什麼?

之前曾經和大家分享過,照顧者對孩子的"愛與恐懼",
那恐懼可以教我們什麼呢?

剛好就在TED看到這則影片:"恐懼可以教我們什麼"

看完這部影片,我個人整理出來的想法是:

恐懼是一個一個的故事,想像力讓我們成為故事的作者,我們同時也是讀者。
如何去閱讀我們的恐懼,影響了我們的抉擇。
好的讀者,可以用感性和理性來閱讀。
用藝術家的感性,預想所有的可能,
用科學家的理性,冷靜判斷,
善用這兩種能力,可以培養我們的直覺,做出最好的抉擇。"

中文字幕版